东莱黄县之行,终得圆满。太史慈既已归心,刘隆心中大石落地。为免节外生枝,在村中休整两日,待太史慈伤势稍复(与赵云比武略有损耗),并妥善安顿好村中事宜后,一行人便辞别乡邻,踏上了归途。
此番归程,队伍壮大了不少。除刘隆、赵云及原有十余名精锐护卫外,更添了太史慈这员虎将及其老母。为照顾年迈的太史母,刘隆特意备下了一辆舒适马车,由太史慈亲自驾车护卫。典韦亦率接应的护卫前来会合。一行人马,避开黄巾活动频繁的区域,专拣小路,谨慎地向西而行。
沿途所见,比之来时更加残破。黄巾军虽在朝廷重压下攻势受挫,但小股溃兵、土匪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刘隆一行虽尽量避免冲突,但仍遭遇了几股不开眼的黄巾散兵游勇,皆被赵云、典韦、太史慈以雷霆手段迅速清除,更缴获了些许物资。太史慈初次与赵云、典韦并肩作战,其悍勇精准的箭术与刚猛无俦的枪法,令赵云、典韦亦暗自点头,英雄相惜之情渐生。
月余之后,巍峨的秦岭在望,汉中盆地那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南郑城廓渐渐清晰,城头“刘”字大旗与“汉”字大旗并肩飘扬,守军盔明甲亮,戒备森严,与外面的乱世形成鲜明对比。
距城十里,早有斥候飞马报入城中。不一会儿,只见南郑城门大开,王翦、刘正、李平、许褚等文武要员,率领大队仪仗、鼓乐队,出城相迎!旌旗蔽日,鼓乐喧天,场面极为隆重。尽管外界黄巾肆虐,但汉中在刘隆集团经营下,俨然已成一片乱世桃源,军民士气高昂。
“恭迎主公凯旋!” 以王翦为首,众人齐声高呼,声震四野。
刘隆纵马前行,看着眼前熟悉的臣属和更加森严的防务,心中涌起一股“回家”的暖流与豪情。他飞身下马,快步上前,扶起欲要行礼的王翦和刘正:“王将军、父亲,快快请起!诸位辛苦!隆不在这些时日,汉中全赖诸位操持,方有此安稳局面!”
王翦沉稳道:“主公洪福,将士用命,汉中境内安宁,然外界黄巾势大,探报显示,张角兄弟仍在冀州负隅顽抗,朝廷大军久攻不下,各地烽烟不断。” 他目光扫过刘隆身后的赵云、典韦,以及在马车旁护卫的陌生雄壮将领(太史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刘正拉着儿子的手,老怀大慰:“隆儿,你此番东行,历时数月,深入险地,为父日夜悬心。见你平安归来,又得贤才,我心甚慰!”
这时,李平上前一步,低声道:“主公,颍川郭奉孝先生、戏志才先生,已于数日前抵达南郑,现安置在驿馆之中。按主公吩咐,一切用度,皆按上宾之礼。二位先生言,颍川亦受黄巾波及,不堪其扰,故提前来投。”
刘隆闻言大喜!郭嘉、戏志才提前到了!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他强压心中激动,点头道:“好!甚好!回府再叙!”
当下,大军汇合,旌旗招展,鼓乐齐鸣,浩浩荡荡进入南郑城。城中百姓闻讯,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争睹平东将军及其麾下猛将的风采。见刘隆麾下又添英杰,军容鼎盛,百姓欢呼雷动,对汉中的未来充满信心。
入城后,刘隆即刻安排太史母至早已备好的幽静宅院休养,派专人伺候。随后,他顾不得洗去风尘,立刻在修缮一新的平东将军府(原太守府扩建)正厅,设下盛大宴席,一来为自己接风洗尘,二来为郭嘉、戏志才、太史慈三位新投的贤才猛将接风,三来亦是借此机会,让麾下文武重臣齐聚一堂,增进情谊,共商应对黄巾及未来之大计。
华灯初上,将军府正厅内,灯火通明,觥筹交错。案几排开,虽非极致奢华,却是肉食管够,酒香四溢,在这乱世已属难得。
刘隆端坐主位,左手边以王翦为首,依次是刘正、李平、许褚等原有班底;右手边则是新投的郭嘉、戏志才、太史慈,赵云、典韦亦在座。可谓文武济济一堂,人才鼎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厅内气氛热烈。刘隆举杯起身,朗声道:“诸位!今日之会,有三喜!一喜,隆奉旨讨贼,东巡建功,幸得诸位鼎力,平安归来,与诸位重聚!”
“贺主公凯旋!”众人齐声举杯。
“二喜!”刘隆目光扫向郭嘉、戏志才、太史慈,“天佑汉中,得遇大贤!值此乱世,三位先生不弃,来投我汉中,共抗黄巾,匡扶社稷!此乃天大之喜!”
他首先走向郭嘉席前。郭嘉今日换上了一身较为正式的文士袍,虽面色仍带苍白,但眼神灵动,嘴角含笑,自有一股洒脱不羁的气质。“这位,便是颍川奇士,郭嘉,郭奉孝!胸藏韬略,算无遗策,有鬼神不测之机!得奉孝相助,如虎添翼也!”
郭嘉微微一笑,起身执礼:“嘉,山野散人,闻主公高举义旗,讨贼安民,特来相投,愿效绵薄之力。” 言辞简洁,气度从容。
众人见其风采,皆道:“久仰奉孝先生大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