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时,黄老师总爱围着他转,那眼神活像集市里的屠夫在掂量案板上的猪肉,看得巴图心里直发毛。
要不是母亲在场,他怕是早就转身溜走了。
至于李诞和池子,一个年纪与澎澎相仿,常戴一顶鸭舌帽;李诞则梳着油亮的大背头,架一副眼镜,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活脱脱像极了《小兵张嘎》里那个吃西瓜不给钱的胖翻译。
新的一天来临,成员们洗漱完毕,各自忙着冲泡米稀填饱肚子。
热芭端着冲好的原味米稀,坐在露台的椅子上,望着远方微微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澎澎正逗弄着锅碗瓢盆四只小狗,妹妹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几位嘉宾也都悠闲地享受着清晨的宁静。
在喧嚣的城市里,何曾体会过这般惬意的时光。
黄老师和何老师则在旁边择菜,为午餐做准备。
他们似乎总是在忙碌——不是在做饭,就是在准备食材的路上。
每天只用操心三餐,没有通告要赶,累了就躺在藤椅上休息,享受田园风光,过着天堂般的日子。
何老师看了一眼发呆的热叭,笑着对黄老师说:“你看,有人犯相思病了。”
黄老师一愣,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立刻明白过来。
她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分开一会儿都舍不得,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
何老师点头:“不过他们也不容易,都是艺人,不比普通人,每天忙着赶通告,见面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黄老师朝热叭那边扫了一眼:“这傻姑娘,米稀都冲好了还发呆,一会儿该凉了,你去提醒她一下。”
何老师点点头,走到热芭身边坐下,轻声问:“热芭,是不是在想苏苏?”
热叭一惊,回过神来,见是何老师,松了口气,脸微微发红,嘟囔着:“才没有。”
何老师笑了笑,小姑娘脸皮薄,容易害羞。
热芭平复心情,好奇地问:“何老师,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任务吗?”她显得有些兴奋,忙起来总比坐着发呆好。
何老师摇头笑道:“我是来提醒你,米稀再不喝就凉了。”
热芭低头一看,果然如此,冲何老师笑了笑:“知道啦,何老师。”
何老师点点头,没再多说。没有苏乐,蘑菇屋虽然人多,却总觉得少了些活力,显得有些沉闷。
直播间里的弹幕也少了很多,不如往日热闹。
“哎,没有苏乐的日子真难熬,想念他做的饭,想念他的声音……”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都几天了,苏乐大神去哪儿了?”
“可能去赶别的通告了吧,毕竟他也是艺人。”
“没有乐哥,节目都没意思了,撤了撤了~”
导演王宇争看着屏幕上的弹幕,叹了口气。
这一期苏乐不在,人气大不如前,不少观众已经离开,收视率明显下滑。
眼睁睁看着人气一点点下跌,身为导演的他却毫无办法。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那么痛快答应阳蜜的请求,这一季的收视率怕是悬了。
副导演严苛拿着一张表单走近,王宇争立刻询问:“监测数据怎么样?”
严苛苦笑着递过图表,说:“节目开播以来,直播间人气持续下滑,从近五千万掉到两千八百多万,几乎少了一半,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王宇争倒吸一口凉气。虽然知道苏乐对收视率很重要,但没想到少了他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恐怕台里很快会来电质问,那些投入巨资的广告商也不会善罢甘休。
——————
苏乐不在,蘑菇屋的氛围明显冷清不少。
总导演王宇争暗自着急,却一时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院子里,黄老师抬头看了看闲坐的众人,对澎澎说:“你要是真没事做,就去隔壁村民家借头牛,把下面那块地耕一耕。天气越来越热,该插秧了。”
湘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一年可收两到三季。他们之前虽完成了一块地的插秧,但面积不过两三亩左右。再不抓紧,就要错过插秧的好时机。
而且,插秧既能完成任务,又能赚钱,一举两得。
澎澎正觉得无聊。乐哥不在,蘑菇屋少了很多乐趣,不如干活来得充实。
他站起身,对巴豆说:“丹丹老师,能把巴豆哥借我一会儿吗?我一个人耕地有点忙不过来。”
何老师在一旁惊讶地称赞:“哟,现在说话都会用成语啦?”
澎澎笑了笑。钱丹丹看着自己儿子,和蔼地说:“没问题,让他跟你一起去。有什么累活重活尽管叫他做,他这么胖,正好减肥。”
在场的人都笑了,果然是亲妈,一点儿不心疼。
巴豆撇撇嘴,但也没反对。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很少接触农村,更没干过农活,正好借这个机会体验一下。
巴图身材高大魁梧,坐着时不显山露水,一站起来竟比张远还高。
澎雨唱站在他身旁,不由自主感到一阵压抑,下意识挪开两步,拉开距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娱乐:我在蘑菇屋的三个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娱乐:我在蘑菇屋的三个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