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大人细看这条,”陈睿上前一步,指向“复馏取中段”的注解,“双蒸虽费工,但纯度够高,调配伤药时效力加倍,算来反倒是省时。”他从袖中取出一小瓶酒精,“这是按章程试酿的样品,诸位请看。”
众人传看那瓶透明液体,内侍倒出少许点燃,蓝焰稳定不跳,颔首道:“这般纯度,确能放心用在伤兵营。”
随后又指着保密条款沉吟:“‘泄密者家眷连坐?”
“房相,”陈睿躬身道,“这手艺连着军需边贸,实在容不得半分差池。”
房玄龄走进御座前,把章程呈给李世民。李世民接过章程,目光落在“以酒兴市,以坊安民”的宗旨上,抬眼问:“这‘官坊收果加价两成’,百姓真能得实惠?”
“臣已在草堂村试行,”陈睿答,“今年两亩猕猴桃地让草堂村增收百贯。人均有五六百文。”
“善!”李世民轻笑出声,翻到奖惩之制:“百工学堂晋升一条,是要让匠人有奔头?”
“是。”陈睿应声,“酒坊现在的管事张福,改良了蒸馏火候,按章程该入百工学堂。他说这辈子没进过学堂,如今竟能得个名分,夜里都笑醒。”
殿内静了片刻,长孙无忌上前奏道:“章程既兼顾军需民生,又严了规矩,臣以为可先关中推行,待关中酒坊经验成熟之后,再推行各道。只是这修订之权,需明确户部牵头,免得地方擅自改动。”
“准。”李世民在章程末页朱批“依议”二字,递还陈睿,“就按你说的,朕要尝尝猕猴桃果酒做的新酒。”
“陛下,章程虽定,但酒坊事务牵涉军需、民生、边贸,头绪繁多,需得有刚正不阿、一丝不苟之臣统筹全局,方能确保章程不走样、不打折扣。臣分身乏术,实难独担此任。”
陈睿躬身再奏,“至于各分坊管事,臣倒有几人可荐:醇工坊的张福,心思缜密,试酿期间对蒸馏火候的把控分毫不差,提纯纯度屡屡达标,是个能守规矩的;烧春坊可委原皇庄酒坊的李师傅,他曾为宫廷酿过御酒,熟知酒品分级,且性子严谨,断不会在原料上掺假。”
他顿了顿,又道:“果酿坊多为百姓自酿,官坊只需设点收购,无需专司酿造,故只需一人协调各县收果事宜,此人需懂农事、善沟通,还得能镇住场面,不让奸猾之徒混水摸鱼。这人选,臣不敢妄荐,还请陛下定夺。”
李世民闻言,目光扫过众臣,沉吟道:“统筹一职,需得铁面无私,方能压得住阵脚。玄龄、辅机,你们以为谁可胜任?”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拱手道:“臣以为魏征魏大人可担此任。魏大人素来刚正,眼里容不得沙子,且熟悉典章制度,由他统筹,必能严守章程,杜绝贪墨舞弊之事。”
李世民抚掌笑道:“善!魏征确是最佳人选。魏卿,你可愿接下这担子?”
魏征出列,声如洪钟:“臣遵旨!臣定当按章程行事,凡违制者,无论亲疏,一概严惩不贷!”
陈睿见状,心中大安——有魏征这等铁面臣统筹,酒坊上下必能令行禁止。
李世民又看向果酿坊协调官一职,道:“马周熟悉地方民情,且在百姓中颇有声望,就让他兼任此职,专司关中各县收果点的调度,务必让百姓卖得放心、得实惠。”
马周躬身领命:“臣定当严守‘三鲜、两净、一适’之规,每颗果子都按章程查验,不让百姓吃亏,也不让官坊受损。”
李世民看向陈睿:“张福、李师傅既为你所荐,便让他们即刻到任,入职前需在保密文书上重按手印,由魏征监督。”
“臣遵旨。”陈睿躬身应下,又道,“魏大人、马大人,章程细则已抄录多份,稍后便送与二位,若有不明之处,臣随时等候垂询。”
魏征点头:“好。三日后,你我到总坊核验工匠名册与设备,按章程开工。”
散朝后,陈睿捧着盖了朱印的章程走出太极宫,晨光洒在纸页上,“依议”二字熠熠生辉。
回到怀德坊,陈睿即刻让人将张福、李师傅叫来。
待张福和老李来到,陈睿告知朝廷任命,又将保密文书取出:“魏大人统筹此事,规矩只会更严,你们且在这文书上重按手印,往后酿酒,半分差错都不能有。”
张福、李师傅异口同声道:“郎君放心,俺们定按章程来,绝不敢出半点岔子!”
喜欢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