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固长城沿线的防御,同时派重兵驻守北平,以稳住局势。北元虽在,但已是强弩之末。我大明初立,百废待兴,不宜再动干戈。当休养生息,充实国库,待国力充裕,再行北伐,方能万无一失。”
这是一个稳妥的方案,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它考虑到了大明的国情,考虑到了战争的成本,考虑到了百姓的福祉。如果是在朝堂之上,面对文武百官,这无疑是会得到最多支持的声音。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没有表态。他的目光,缓缓地从徐达身上移开,落在了常遇春的脸上。
“遇春,你怎么看?”
这一问,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虽然殿内只有他们三人,但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这里。他们都知道,常遇春的答案,很可能就是朱元璋最终的决定。因为,常遇春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一种更具侵略性,也更符合朱元璋本人性格的声音。
常遇春没有立刻回答。他大步走到沙盘前,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从北平一路向北,扫过那片象征着未知与危险的广袤草原。他的目光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畏惧,反而带着一种近乎贪婪的兴奋。最终,他的视线定格在了应昌,那个北元老巢的所在。
“陛下,徐大将军所言,是守成之策。”常遇春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带着逼人的寒气,“然,臣以为,对付狼,最好的办法不是把羊圈修得更牢固,而是端掉它的老窝!”
他的话音刚落,徐达的眉头便紧紧地皱了起来。“遇春,休得胡言!军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常遇春却连看都没看他一眼,依旧直视着朱元璋,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战意:“陛下!元军虽退,但其心未死,其势未衰!他们就像一群被猎人惊扰的野狼,虽然暂时逃窜,但只要狼王还在,它们就会重新聚集,甚至会变得更加凶残!若我等只守不攻,便是给了它们喘息之机!待其恢复元气,必将卷土重来,届时我等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高亢:“臣,请战!”
“砰!”常遇春猛地一拳砸在沙盘的边缘,整个沙盘都为之一震。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朱元璋,那眼神,仿佛要将御座上的皇帝都燃烧起来:“请陛下给臣十万兵马,臣愿再次北征!不破应昌,不擒元酋,臣誓不还朝!”
“十万兵马?”徐达终于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步,挡在常遇春面前,语气严厉,“遇春,此言差矣!漠北之地,地广人稀,补给困难。十万兵马,粮草转运,耗费何等巨大?且孤军深入,风险极高。一旦粮道被断,或被敌军主力包围,后果不堪设想!你这是拿十万将士的性命去赌!”
“大丈夫行事,岂能因风险而畏缩不前?”常遇春梗着脖子,毫不退让地与徐达对视,“我军新胜,士气正盛,当乘此机会,一鼓作气,扫清残虏!若等到他们缓过劲来,再打,就难了!徐将军,你守的是家,可若狼就在家门口,你守得住吗?”
“你!”徐达气得脸色涨红,他指着常遇春,手指都在微微颤抖,“你这是匹夫之勇!”
“总比缩头乌龟强!”常遇春毫不示弱地回敬道。
殿内,气氛一时剑拔弩张。一个主稳,一个主攻,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也映射出两位名将截然不同的性格。徐达如山,沉稳厚重,追求万全;常遇春如火,炽烈迅猛,追求极致。他们都是大明的顶梁柱,但此刻,这两根顶梁柱却似乎要撞在一起。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没有制止他们,反而像是在欣赏一出精彩的对手戏。他知道,这样的争论是必要的。真理,往往越辩越明。
许久,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也带着一丝决绝:“都够了。”
徐达和常遇春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退后一步,垂首而立。
“徐达所言,是国之根本。遇春所言,是破局之剑。”朱元璋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朕……两个都听。”
他顿了顿,目光最终锁定了常遇春,那目光深邃如海,仿佛要看穿他的灵魂:“遇春,朕允你所请!”
常遇春的眼睛瞬间亮了,那是一种猎手看到猎物时才会有的光芒,充满了原始的渴望与兴奋。
“但不是十万兵马。”朱元璋的话锋一转,让常遇春刚刚燃起的火焰微微一滞,“朕给你五万精骑,皆为百战之士。你,替朕去草原上,把那群狼的牙,给朕敲碎了!”
五万!虽然比预想的少了一半,但全是精锐!这意味着,朱元璋给了他最大的信任,也给了他最大的压力。常遇春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他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仿佛金石相击:“臣,常遇春,领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