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重重地点了点头,翻身上马。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他奋斗了半生的城市,望了一眼城楼上那个他既敬爱又敬畏的男人,然后毅然决然地调转马头,面向北方。
出发!
随着他一声令下,数万先锋军如钢铁洪流般滚滚向北。马蹄踏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一条巨龙,要吞噬掉北方的一切。队伍中,步兵、骑兵、弓箭手、辎重队井然有序,展现出大明军队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
常遇春一马当先,赤色的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的脸上,写满了坚毅与决绝。北伐的序曲已经奏响,而他,将是这首英雄史诗中,最激昂、最壮丽的音符。
大军行进途中,常遇春特意放缓了速度,与各部将领并辔而行。他深知,北伐非同小可,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李将军,他对着左路军统帅李文忠说道,你部负责粮道安全,切不可大意。元军若知我军北伐,必会设法断我粮草。
李文忠抱拳道:末将明白,已派出多支斥候小队,沿途布防,确保粮道万无一失。
常遇春点点头,又转向右路军统帅冯胜:冯将军,你部机动性最强,需随时准备支援各处。元军骑兵来去如风,我军必须以快制快。
冯胜笑道:将军放心,我部骑兵早已饥渴难耐,正想找那些蒙古蛮子好好较量一番。
常遇春严肃道:不可轻敌。元军虽已衰落,但百战之余,仍有不少精锐。尤其是王保保所部,更是元朝最后的精锐之师。
提到王保保,众将神色都变得凝重起来。这个名字,在明军中几乎等同于。王保保,本名扩廓帖木儿,是元朝末年最杰出的军事将领,曾多次击败明军,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将军,冯胜皱眉道,据探马回报,王保保主力似乎正在向山西方向移动,可能会与我军在黄河一线遭遇。
常遇春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来得正好!此番北伐,我正要会一会这位元朝第一名将。
大军继续向北,沿途百姓夹道欢迎,纷纷送来粮食和酒水。许多年轻人更是主动要求参军,要随军北伐,驱逐胡虏。常遇春看着这些热情的百姓,心中更加坚定了北伐的决心。
一日,大军行至一处村庄,只见村口聚集了许多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然是遭受了元军的蹂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走到常遇春马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将军啊!你们可算是来了!老老泪纵横,前些日子,元军来村里抢粮,把我家的粮食都抢走了,还打伤了我的儿子。他们说,南蛮子永远也别想打到黄河边...
常遇春翻身下马,扶起老者:老人家,我们大明军队来了,就是要替天行道,驱逐那些欺压百姓的胡虏。
他随即命令军需官拿出部分军粮,分发给村里的百姓。村民们感激涕零,纷纷跪拜。常遇春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北伐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解救百姓于水火的正义之战。
将军,李文忠低声道,分发军粮虽是仁义之举,但我军粮草本就紧张,如此下去,恐怕...
常遇春摆摆手:无妨。百姓受苦,我军岂能坐视?况且,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百姓今日得到我们的帮助,明日就会成为我们的眼线和后援。
他转向众将,高声道:诸位将军,今日所见,正是我等北伐之由。元军残暴,百姓涂炭,我等身为大明将士,当以解民倒悬为己任!
众将齐声应道:愿随将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大军继续北上,越接近黄河,沿途的景象越是凄凉。许多村庄被元军烧毁,田地荒芜,随处可见逃难的百姓。常遇春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他深知,北伐之路,任重而道远。
终于,在行军半月之后,先锋军抵达了黄河岸边。站在高高的河堤上,常遇春望着眼前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心中百感交集。黄河水奔腾咆哮,卷起千堆雪,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
将军,一名亲兵上前道,斥候已经探明,前方三十里处有一处浅滩,适合大军渡河。
常遇春点点头:传令全军,就地扎营,明日一早渡河。
然而,就在大军准备安营扎寨之时,一名斥候神色慌张地从远处飞奔而来,滚落在常遇春马前,声音颤抖地喊道:
报——将军!大事不好!前方探马回报,元朝名将王保保,已率十万精锐骑兵,在黄河对岸设下埋伏,专等我军渡河,欲一战全歼!
常遇春闻言,瞳孔骤然一缩。他缓缓抬起头,望向波涛汹涌的黄河,和对岸那片未知的、充满杀机的土地。他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了一凝重无比的神情。
王保保,这个元朝最后的擎天之柱,他真正的对手,终于出现了。这场北伐的第一场硬仗,竟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凶险!
他握紧了手中的虎头湛金枪,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知道,一场决定大明国运,也决定他个人命运的生死之战,即将在黄河之畔,拉开帷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