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引得席间一阵哄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常遇春也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那时候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让大王见笑了。”
“好一个不知天高地厚!”朱元璋哈哈大笑,“就是要你这股冲劲,咱们才能打胜仗!来,我再敬你一杯,祝你早日康复,咱们好一起北伐!”
常遇春连忙端起酒盏,再次饮尽。这一次,酒水入喉竟有了几分暖意,肩头上的疼痛也似乎轻了些。他知道,朱元璋这话不仅是对他说的,也是说给满座将领听的——东南已定,下一步,便是挥师北上,收复被元人占据了近百年的中原大地。
宴席一直闹到暮色四合才散。将领们大多喝得酩酊大醉,被亲兵搀扶着回营,唯有常遇春还算清醒。他婉拒了副将周德兴送他回营的提议,独自一人走在平江的街道上。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青石板路上,与街边店铺的灯笼光影交错。昔日紧闭的商铺如今大多开了门,掌柜的站在柜台后打着算盘,伙计们忙着打扫门面,偶尔有孩童拿着糖人跑过,笑声清脆。百姓们看到他身上的将军服,起初还有些拘谨,后来见他没有架子,便敢主动打招呼,有人甚至端出茶水,非要让他喝一口。
“将军,您是破城的大英雄吧?”一个卖烧饼的老汉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两个热乎乎的烧饼,硬往他手里塞,“俺这烧饼是用新磨的面做的,您尝尝,垫垫肚子。”
常遇春看着老汉皴裂的手,心里一暖,没有推辞,接过烧饼道了声谢。烧饼还冒着热气,咬一口,麦香混合着芝麻的香味在嘴里散开,竟比宴会上的山珍海味还要香甜。
“多亏了你们啊,将军。”老汉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处的城墙,“张士诚的人在的时候,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俺家小子就因为交不出粮,被他们抓去当壮丁,至今还没回来……”
常遇春的心沉了沉,握着烧饼的手紧了紧。他征战半生,从濠州打到平江,杀过的敌人不计其数,双手早已沾满鲜血。以前他只觉得,打仗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报答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可此刻看着老汉期盼的眼神,听着街边孩童的笑声,他忽然明白,自己的战斗,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
是为了让百姓能吃上热乎饭,不用再担心被抓壮丁;是为了让孩童能安心玩耍,不用再躲避战火;是为了让这片土地,能恢复往日的安宁与繁华。
他沿着街道慢慢走,手里的烧饼渐渐凉了,却舍不得放下。走到护城河边时,夜色已经浓了,繁星点点缀在夜空,倒映在河水里,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他靠在河边的柳树上,抬头望着星空,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那时候他还是怀远乡下的放牛娃,每天赶着东家的牛去山坡上吃草,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顿顿吃饱饭,冬天能有件不露棉花的棉袄。有一次,他因为偷了地主家的玉米,被打得半死,躺在柴房里奄奄一息,是母亲抱着他哭了一夜,用草药一点点敷好他的伤口。
后来家乡闹灾荒,父母都饿死了,他一路乞讨到濠州,差点被元兵当成乱匪杀了,是朱元璋的队伍救了他。那天朱元璋穿着粗布军装,蹲在他面前,递给他一个窝头,说:“小伙子,想活命,就跟着我干,咱们一起打天下,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就是那一句话,让他跟着朱元璋走了十年。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放牛娃,变成了大明的骠骑将军,如今又被称作“第一战神”,名震天下。这一切,都像一场梦。
“大哥……”他在心里轻轻唤着这个称呼。自从朱元璋称王之后,没人再敢这么叫他,唯有常遇春,在私下里还保留着这个习惯。他知道,朱元璋也喜欢他这么叫,每次听到,都会露出不同于朝堂上的温和笑容。
东南已定,下一个目标,该是北方了吧?常遇春望着北方的夜空,眼神渐渐变得坚定。他听说,元人的骑兵还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开封城里的百姓还在受着苛政的压迫,大都的宫殿里,元顺帝还在过着奢靡的生活。
那片被鞑子统治了近百年的土地,该回到汉人手中了。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该有一个安稳的家了。
他握紧了腰间的镔铁剑,剑柄上的“忠勇”二字硌得手心发疼。肩头上的伤口又开始隐隐作痛,可他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眼中燃烧起比平江城头的炮火更炽烈的火焰。
平定东南,只是序曲。真正的战斗,还在北方等着他。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常遇春猛地转身,手按在剑柄上,警惕地望去。只见一个亲兵提着灯笼快步跑来,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见到他便单膝跪地:“将军!不好了!徐元帅在营中突发恶疾,吐血不止,请您立刻过去看看!”
常遇春心里一紧,连忙扶起亲兵:“怎么回事?宴席上不还好好的吗?”
“小人也不清楚,”亲兵喘着气,“徐元帅回营后便说胸口发闷,没过多久就开始吐血,军医已经去了,可都束手无策,只能请您过去主持大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