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之战的胜利,让常遇春名声大噪,但也让他成为了张士诚的眼中钉、肉中刺。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但常遇春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朱元璋的大业,为了天下的百姓,他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常遇春,大明第一战神,一个勇猛无畏、智勇双全的传奇将领。他的故事,将会被后人永远传颂。
而此时的常遇春,正在军营中擦拭着他的长枪。枪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同它的主人一般锋芒毕露。常遇春的脸上带着几道新伤,那是龙湾之战留下的印记。他轻轻抚摸着枪身上的纹路,仿佛在与老友对话。
老伙计,我们又打了一场胜仗。常遇春低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帐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士兵走了进来:常将军,朱元帅召见。
常遇春点点头,将长枪靠在帐边,整了整衣甲,大步向外走去。他知道,朱元璋召见他,一定是为了接下来的战事。龙湾之战虽然大胜,但张士诚的主力尚存,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朱元璋的中军大帐内,气氛严肃。朱元璋坐在主位上,面前铺着一张巨大的地图。徐达、李文忠等将领分列两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
常遇春来了。朱元璋抬头看了一眼走进来的常遇春,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末将参见元帅。常遇春单膝跪地。
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龙湾之战,你立下大功,本帅十分欣慰。
全赖元帅指挥有方,末将不敢居功。常遇春谦虚地说道。
朱元璋笑了笑,指着地图上的苏州城:张士诚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绝不会善罢甘休。据探子回报,他正在集结大军,准备与我们决战。
徐达点头道:张士诚虽然刚败,但实力犹存。苏州城防坚固,粮草充足,若他坚守不出,我们很难速胜。
所以,我们必须引他出战。朱元璋的目光转向常遇春,常将军,你有什么想法?
常遇春走到地图前,仔细观察着:元帅,末将认为,张士诚此人好面子,龙湾之败让他颜面尽失,必定急于报仇。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下圈套,引他上钩。
哦?说说看。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道。
常遇春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这里,太湖之滨,地形开阔,适合骑兵作战。我们可以派一支小部队在此处扎营,故意露出破绽,引张士诚来攻。等他大军进入包围圈,我们再四面合围,一举歼灭。
李文忠皱眉道:此计虽好,但风险太大。若张士诚不上当,或者识破我们的计谋,那支小部队就会陷入险境。
常遇春自信地笑了笑:末将愿率这支小部队,诱敌深入。
朱元璋沉思片刻,摇头道:不行,你是我军大将,不能冒这个险。
元帅!常遇春急道,末将熟悉张士诚的用兵习惯,只有末将才能演得像。
朱元璋看着常遇春坚定的眼神,心中暗叹。他知道,常遇春说的是实话。龙湾之战后,张士诚最恨的就是常遇春,若是看到常遇春率领小部队驻扎,必定会认为有机可乘,不顾一切地来攻。
好吧。朱元璋最终同意了,但你必须答应我,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立刻撤退,不要恋战。
末将遵命!常遇春激动地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常遇春开始精心准备诱敌之计。他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都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部下。这些士兵个个勇猛善战,对常遇春忠心耿耿。
兄弟们,常遇春站在队伍前,声音洪亮,这次任务十分危险,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我们要做的,就是引诱张士诚上钩,为大军创造战机!
愿随将军赴汤蹈火!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常遇春满意地点点头,开始详细部署计划。他知道,这次行动的关键在于得像。他必须让张士诚相信,他真的是率领小部队出来劫掠,而不是设下圈套。
三天后,常遇春率领五百骑兵,悄悄离开了大营,向太湖之滨进发。他们昼伏夜出,避开了张士诚的探子,成功抵达了预定地点。
将军,我们就在这里扎营吗?一名副将问道。
常遇春环顾四周,点头道:对,就在这里。记住,我们要表现得像一支真正的劫掠部队,营寨要扎得松散,哨兵要放得少,让张士诚的探子轻易就能发现我们。
副将有些担心:将军,这样会不会太危险了?
常遇春笑了笑:兵不厌诈。我们要让张士诚认为我们轻敌大意,他才会上当。
接下来的两天,常遇春率领部队在太湖之滨大张旗鼓地,他们袭击了几个小村庄,抢夺了一些粮食和财物,故意留下痕迹。同时,他们的营寨也扎得十分松散,仿佛毫无防备。
果然,第三天一早,探子来报:将军,张士诚的大军正向我们这里进发,约有五万人马!
常遇春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好!鱼儿上钩了!传令下去,准备撤退!
士兵们迅速收拾营寨,装作慌乱逃跑的样子。常遇春亲自断后,故意放慢速度,让张士诚的追兵能够看到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