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辞别了这座给了他短暂喘息之地的临水小镇,镇上的老者曾好心地劝他再待几日,或者换个方向,但常遇春只是摇了摇头,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他知道,逃避不是长久之计。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的空气,转身,踏上了前往滁州的旅途。
这一路,比之前的逃亡更加艰难,也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他不再是单纯的逃亡,他有了明确的目标,这目标就像一盏指路的灯,同时也可能引来更多的危险。他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如同潜伏在暗处的猎豹,避开官军的巡逻队,避开那些依旧紧追不舍的“老朋友”。他昼伏夜出,白天躲在密林深处、破庙角落,听着鸟鸣虫叫,感受着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却不敢有丝毫大意;夜晚则借着月色或星光,以最快的速度赶路,脚下的步伐沉重而坚定,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命运的琴弦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江南的夜,湿气重,露水凉。他穿着单薄的衣衫,在荒野中奔走,冷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颊,让他原本就疲惫的身体更加吃不消。好几次,他都在几乎要倒下的边缘,靠着对朱元璋的信念,硬生生挺了过来。他想起朱元璋的故事,想起那个和尚如何从一个乞儿变成将军,想起他如何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想起他如何对待百姓……这些画面,支撑着他一步一步,穿越山林,涉过溪流,翻越高山。
途中,他也并非没有遇到过危险。有一次,他误入了一片土匪经常出没的山谷,差点被一群饿狼般的山贼抓住。他凭借着过人的武艺和冷静的头脑,在绝境中杀出重围,但身上也添了几道不轻的伤口。还有一次,他为了躲避一支元军小队的盘查,不得不跳进一条湍急的河流,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潜伏了大半个时辰,差点被冻僵。当他终于爬上岸,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他望着东方渐露的晨曦,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滁州,我一定要到达滁州!
整整一个月,他像一颗被风卷起的尘埃,在广袤的江南大地上飘荡。饿了,就摘些野果,或者偷几块田里的红薯;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或者雨水;困了,就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靠着树根,和衣而眠。他的脸被风吹得粗糙,被雨水泡得发白,衣衫更是破烂不堪,仿佛乞丐一般。但他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历经磨难后的坚定,是一种即将找到归宿的渴望。
终于,在一个晨雾未散的清晨,他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城池的轮廓。那城墙高耸入云,在薄雾中显得格外雄伟,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守护着身后的土地。城门处,旌旗招展,更有重兵把守,盔甲鲜明,刀枪林立,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滁州城,他终于到了!
常遇春站在离城门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城内传来的烟火气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大军的气息。他望着这座雄关,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期待和紧张。期待的是,这里或许就是他新生的起点,是他能够实现抱负的地方;紧张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出现,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更不知道,一个衣衫褴褛、形容憔悴的逃亡者,是否真的能够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他不敢贸然进城。他听说过朱元璋麾下人才济济,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哪个不是身经百战、名动一方的人物?自己一个无名小卒,刚刚从逃亡中归来,想要直接见到朱元璋,甚至让他相信自己是个可用之才,简直是痴人说梦。他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个能够引起朱元璋注意的机会,一个能够让他充分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他不能像那些普通的流民一样,混在人群中,悄无声息地被淹没。
他警惕地扫视了一下四周,确认没有可疑的人物后,便悄悄地躲进了城外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树木高大,枝叶繁密,足以遮蔽他的身形。他找了一棵粗壮的树,背靠着树干坐下,开始仔细地观察着城内的动静。
他看到城内的士兵,正在进行着队列训练。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口号响亮,眼神中充满了精悍和警惕。没有懒散,没有懈怠,每一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庞上,都刻着一种叫做“纪律”的东西。这让他想起了黑风寨那些乌合之众,再对比眼前,心中不禁暗自赞叹:朱元璋治军,果然名不虚传。
他看到城内的百姓,三三两两地从城门进出,脸上带着平和满足的神情。他们挑着担子,推着小车,似乎在赶集或者做些小买卖。城墙上虽然守卫森严,但并没有对百姓进行过多的盘查和骚扰,只是一种例行公事的检查。这与他之前逃亡途中见过的那些被元军或土匪蹂躏得民不聊生的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看到有士兵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让路,看到有士兵帮着百姓搬运重物。这些细微之处,让他对朱元璋的“仁义”之说,有了更深的体会。
他看到城内的旗帜,迎风招展,如同燃烧的火焰。上面绣着醒目的“朱”字,在晨光中格外耀眼。这些旗帜插在各个角落,标志着这里是朱元璋的势力范围,是抗元的大本营。看到这些旗帜,常遇春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一种归属感,如同潮水般悄然涌上心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