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朱元璋……”另一个年纪稍长的汉子沉吟了一下,似乎在回忆这个名字,“好像是有这么个人。好像听族里的老人说过,他在那边闹得挺大的。那他这次在河州,打的什么仗?”
“嗨,还不是元朝那帮狗官!听说他们派了重兵来围剿,想趁咱们朱元帅他们立足未稳,一口吃掉。结果呢?朱元帅早有防备,设下埋伏,打得元军晕头转向,死伤惨重。现在,朱元帅的队伍正在河州休整,准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呢!”
“伏击?活捉平章?这……这仗打得也太漂亮了吧!”年纪稍长的汉子显然被这消息震撼了,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那是自然!”领头的汉子一拍大腿,仿佛亲眼所见,“我二舅的邻居,就是给朱元帅的队伍运粮的,他说那场面,简直了!元军像潮水一样涌过来,结果一头撞进了人家挖好的坑里,被砍得是鬼哭狼嚎!那个什么平章,也是瞎了眼,硬闯,结果被人家生擒活捉,现在关在城里,等着发落呢!”
常遇春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然后又骤然松开,激得他全身一颤。朱元璋!这个名字,他并非第一次听说,江湖上传言,那个在南方崛起的势力,首领似乎就叫朱元璋。但那都只是道听途说,模糊而遥远,如同隔着一层迷雾。然而此刻,当这个名字伴随着如此具体、如此辉煌的战绩,从这些普通百姓的口中清晰地传来时,他感觉那个模糊的影子,仿佛瞬间变得真实而高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撞进了他的心里。
他想象着那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朱元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面如重枣,长髯飘飘的关公再世?还是身材魁梧,声若洪钟的猛将?他治下的军队,又是什么样的军队?真的如人们所说,是“治军严明,从不扰民”吗?这在这个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的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啸聚山林的绿林,哪个不是烧杀抢掠,视百姓如草芥?所谓“严明”,不过是他们用来恐吓百姓的幌子罢了。
酒馆里的议论还在继续,声音虽然压得很低,却像是一把把小锤,不断敲击着常遇春的心脏,让他无法平静。
“听说朱元帅手下有个叫徐达的大将,勇猛过人,还有个叫李善长的军师,足智多谋。这次河州大捷,就是他们策划的。啧啧,这队伍,跟那些只会烧杀抢掠的绿林强盗可真不一样!”
“是啊,听说朱元帅还下令,不许抢掠百姓,不许骚扰商旅,缴获的战利品都要登记造册,按功行赏。这……这简直跟官府都不一样了!”
“哼,官府?那帮蛀虫,就知道压榨百姓!朱元帅这样,才是真英雄!”
这些话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常遇春的心湖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剧烈的涟漪。他想起自己逃离的黑风寨,想起那些曾经称兄道弟、如今却为了利益反目成仇的兄弟。寨子里,抢劫是家常便饭,烧杀是寻常手段,所谓的“义气”,不过是建立在掠夺之上的脆弱平衡。他曾是其中的一员,也曾享受过那种所谓的“威风”,但内心深处,那种对秩序、对公平、对真正“义气”的渴望,从未停止过呐喊。
如今,他听到这些关于朱元璋军队的描述,那种强烈的对比感,如同狂风巨浪,瞬间将他内心的堤坝冲垮。“治军严明,不扰民,按功行赏……”这些词语,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而是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带着生命的活力,瞬间在他那片因背叛和流亡而变得荒芜的心田里生根发芽,迅速生长,抽枝展叶,形成一片希望的绿荫。
这不正是他苦苦寻找的“明主”应该具备的品质吗?一个能够约束手下,让军队成为保护百姓而非侵害百姓的力量;一个能够赏罚分明,让每个人凭本事吃饭,而不是靠关系和暴力;一个能够让乱世中的人们看到一丝希望的领袖。这不正是他理想中应该追随的力量吗?
他想起自己离开黑风寨时的决绝,那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也是他对自己过去人生的一次彻底否定。他想起自己在这荒山野岭中流亡的孤独,风餐露宿,前途未卜,每一次心跳都伴随着对未知的恐惧。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真的能摆脱过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但现在,那个曾经模糊的“明主”形象,似乎渐渐清晰起来。朱元璋,这个在乱世中崛起的军事领袖,或许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方向。那些关于他军队的传闻,像一道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他心中久违的光芒。
“河州……朱元璋……”常遇春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每一个字都像是有千钧之力,压在他的舌尖,又像是有万丈光芒,照亮他的眼眸。他的眼神,从最初的迷茫、警惕,逐渐变得明亮、坚定,甚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在道观里听风声,靠别人的只言片语来构建对那个“朱元帅”的认知。他需要亲眼去看,去感受,去验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