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压抑到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乡间悄然流传起一些神秘的童谣。起初,只是几个胆大的孩子,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用稚嫩而颤抖的声音,小声地哼唱着:
“红巾军,起四方,明王出世定乾坤。”
“头戴红巾去造反,杀尽胡儿把家还。”
“红巾军,闹翻天,明王出世把路牵。”
“红巾飘,乾坤倒,穷人从此乐逍遥。”
这些童谣,如同在黑暗的油锅里滴入的一滴水,瞬间激起层层涟漪。它们如同幽灵般在乡间飘荡,起初是孩子们,然后是妇女,最后连那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者,也在夜深人静时,低声地念叨着。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似是害怕被人听见,又似是在心底深处压抑已久的呐喊,是对现状的控诉,更是对未来的期盼。它们在百姓们口中传唱,似是在传递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一种即将改变这黑暗世道的预兆,一种沉寂已久的、即将爆发的力量。
常遇春所在的小村庄,自然也未能免俗。常家是个普通的农户,世代以耕种为生。常遇春的父亲早年病逝,母亲高氏带着他和年幼的妹妹,艰难地维持着生计。此刻,高氏正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借着微弱的光线,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常遇春那早已破烂不堪的裤子。针脚细密而颤抖,映照出她脸上深深的倦意和忧虑。屋外,风声呜咽,像是在哭泣。
常遇春靠在门框边,小小的身躯包裹在单薄的破衣里,冻得有些发抖。他望着母亲佝偻的背影,心中一阵酸楚。他今年不过十二三岁,却已经懂得了许多不该这个年纪懂的事情。他知道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地里,希望能找到些野菜或被遗弃的根茎;他知道妹妹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经常发烧咳嗽;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他们一家人恐怕都难以活过这个冬天。
“娘,我饿……”妹妹常小妹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小手揉着肿胀的肚子。
高氏头也不抬,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忍着点,锅里还有点稀粥,等爹爹……等爹爹晚上回来再喝。”
常遇春知道,所谓的爹爹,其实是他远房的一个叔叔,平日里就靠帮人打零工勉强糊口,哪有余力照顾他们?但他还是安慰妹妹:“小妹乖,哥哥给你讲故事。”
“讲什么故事?”小妹有气无力地问。
“讲……讲红巾军的故事。”常遇春脱口而出。这个话题,最近在村里悄然流行起来。
就在这时,隔壁王婶家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中年汉子探出头来,左右看了看,确认附近没人,才压低声音,朝这边招了招手。
常遇春跑到门口,看到是王叔。王叔也是村里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里话不多,此刻却显得异常激动。
“遇春,你娘在吗?”王叔小声问。
“在,王叔,您有话就到屋里说吧。”常遇春侧身让开。
王叔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来,迅速关上了门。屋里的空间很小,只有一张破旧的床,一个矮脚桌,还有角落里堆放的农具。油灯的光线更加昏暗了。
“嫂子,”王叔恭敬地朝高氏点了点头,然后再次压低声音,“我刚才听村东头的张老头说,那红巾军……真的打过来了!就在几十里外的固镇,把元兵打得落花流水,还杀了几个贪官污吏,把他们的粮食和财物都分给了穷人!”
高氏手中的针线猛地一顿,差点扎到手指。她惊恐地看了王叔一眼,赶紧把常遇春和小妹往身后拉了拉:“王老三!你疯了!这种话也敢乱说!要是被元兵的耳目听见了,咱们全村都得跟着遭殃!”
王叔也意识到自己失言,赶紧捂住嘴,眼神却依旧兴奋:“嫂子,我知道危险,可……可这消息是真的!张老头亲眼看见了好几辆装满粮食的马车,都是元官家里搜出来的,被红巾军分给了当地的百姓!那些百姓,可高兴了,都唱着歌,跳着舞……”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但那眼中的光芒,却掩饰不住。那是一种压抑已久的渴望,一种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期盼。
常遇春听得入了神,小脸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红巾军?杀贪官?分粮食?这……这简直比他听过的任何故事都要精彩,都要令人振奋!他想象着那些头戴红巾的士兵,想象着他们冲锋陷阵的英姿,想象着他们把粮食分发给饥饿百姓的场景……他的心中,仿佛有一团小火苗被点燃了。
“王叔,那……那明王呢?明王也来了吗?”常遇春忍不住问道。
“明王……”王叔摇了摇头,“谁也没见过明王长什么样,只听说红巾军里有个头领,自称是明王派来的先锋,姓刘,叫什么来着……好像是刘福通?他说明王很快就会出世,到时候,这天下就是咱们穷人的了!”
“刘福通……”常遇春默默念着这个名字,心中充满了好奇。明王出世,穷人乐逍遥……这童谣,这传说,难道真的要成真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