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就是陈老吧?我是沈亦臻,专程来接您的。”沈亦臻快步上前,恭敬地伸出手。
陈景行握住他的手,轻轻点头:“小沈,久仰了。你父亲当年为文物保护做了不少实事,我还记得他。”他的目光转向一旁的苏念,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这位就是负责修复古籍的苏小姐?”
“陈老您好,我是苏念,非常感谢您能来指导我们。”苏念连忙上前问好,语气中满是敬意。
“不用客气,古籍是国家的瑰宝,能为它们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陈景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他提着木箱,跟着沈亦臻和苏念走进基金会,目光不自觉地落在走廊两侧陈列的古籍复制品上,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欣慰。
来到修复室,陈景行先是环顾了一圈,看到整齐摆放的工具和材料,眼底露出一丝赞许:“不错,准备得很周全,看来你们是真正用心了。”
苏念连忙将整理好的修复记录递过去:“陈老,这是我们之前的修复过程,您先看看,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字迹模糊,无法还原。”
陈景行接过记录册,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仔细翻看,时而点头,时而皱眉。他看得很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偶尔会停下来问苏念几个关于操作步骤的问题,苏念都一一详细作答。
半个多小时后,陈景行放下记录册,看向苏念:“你们的现代修复技法用得很规范,除尘、脱酸、加固这些步骤都没什么问题,看得出来你基本功很扎实。但问题也在这里,现代技法讲究的是‘修旧如旧’的外在形态,却忽略了传统纸张和墨色的特性。”
他示意苏念把那本古籍拿出来,苏念连忙从锦盒中取出,小心翼翼地放在铺着宣纸的修复台上。陈景行伸出手指,轻轻拂过纸页,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抚摸婴儿的肌肤。他闭上眼睛,似乎在感受纸张的质地,片刻后才睁开眼:“这是典型的清代楮皮纸,纤维粗疏,吸水性强,松烟墨入水即溶,当年的抄写者应该是在潮湿的环境下书写的,所以墨色才会渗透得这么严重。”
他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模糊的字迹,眉头微蹙:“你们用数码还原技术,是想通过光影对比突出字迹,但这种方法只能还原表面的痕迹,无法深入纸纤维内部;化学试剂更是碰不得,楮皮纸本身就脆弱,再经化学物质侵蚀,只会加速老化。”
苏念听得十分认真,连忙拿出笔记本记录:“那陈老,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方法修复呢?”
陈景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了自己带来的古朴木箱。木箱里铺着红色的绒布,整齐摆放着各种小巧的工具:几支不同型号的狼毫小楷笔、一把磨得锃亮的牛角小刀、几块颜色深浅不一的天然矿石,还有一个小小的陶制砚台和一个装着淡黄色液体的瓷瓶。
“古籍修复,说到底是与时间对话,与古人对话,既要尊重历史,也要顺应材料的本性。”陈景行拿出一块赭石色的矿石,放在手中摩挲着,“对付这种墨色渗透的问题,现代技法行不通,得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染纸修复法’。”
“染纸修复法?”苏念愣住了,她在专业书籍上看到过相关记载,但从未实际操作过,“我记得这种方法很古老,而且对技法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对古籍造成二次损伤。”
“没错,所以现在很少有人用了。”陈景行点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但这种方法最适合修复这类因墨色渗透导致字迹模糊的古籍。它的原理不是强行剥离渗透的墨色,而是通过特定的染料,让纸张本身的颜色发生细微变化,形成色差,从而让原本模糊的字迹显现出来。”
他将赭石色矿石放在砚台上,加入少量清水,用一块小小的青石慢慢研磨起来。随着研磨的动作,清水渐渐变成了淡淡的赭石色,散发出一股天然矿石的清香。
“这种染料是用天然赭石、朱砂、靛蓝等矿石或植物制成的,无毒无害,不会损伤纸纤维。”陈景行一边研磨,一边讲解,“不同的纸张、不同的墨色,需要搭配不同颜色、不同浓度的染料。像这本古籍,纸张是淡黄色,墨色是松烟黑,就适合用这种淡赭石色的染料,既能形成清晰的色差,又不会破坏古籍原本的风貌。”
苏念聚精会神地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她发现陈老研磨的动作十分讲究,力度均匀,速度缓慢,磨出来的染料细腻无渣,如同上好的墨汁一般。
“染料磨好后,不能直接使用,还要进行调兑。”陈景行从瓷瓶中倒出少量淡黄色液体,加入染料中,轻轻搅拌均匀,“这是用糯米浆和茯苓汁调制的固色剂,既能让染料更好地附着在纸页上,又能起到加固纸纤维的作用。比例一定要掌握好,固色剂多了,纸页会变硬发脆;少了,染料容易脱落,达不到修复效果。”
他用一支最细的狼毫笔蘸了一点调好的染料,在一张备用的楮皮纸上轻轻涂抹了一下,然后放在阳光下晾干。片刻后,那张备用纸变成了淡淡的赭石色,质地依旧柔软,没有任何发硬的迹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目光所及都将是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