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轩的暖房里,蒹葭正窝在铺着软垫的楠木软榻上,手里捧着那本《武经总要》,看得入神。
黛玉则坐在一旁的花梨木小几边,就着窗边的自然光,安安静静地绣着一方素色帕子,银针彩线在她手中灵活穿梭。
雪雁在一旁的小炭炉上煨着茶,袅袅的水汽带着淡淡的兰花香,整个屋子只偶尔传来翻动书页和绣花针落地的细微声响。
自从上次在梨香院和荣庆堂一圈后,荣国府里总算安生了几天。
薛家那边闭门不出,想必是被蒹葭怼得没了脾气。
贾母和王夫人则忙着四处筹措省亲别院的银子,焦头烂额,也没功夫来找听竹轩的麻烦。
蒹葭正好落得清净,每日除了陪黛玉,便是钻研兵法,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大姑娘,姑娘。门外传来丫鬟雪鹭的声音。(黛玉的丫鬟,跟着雪雁叫雪鹭)
蒹葭从书中抬起头,合上书页,问道:什么事?
雪鹭推门进来,躬身道:回大姑娘,府里角门那边乡下的祖孙俩敲门,说是要找王家的姑奶奶。我们没敢擅自开门,特来请示姑娘。
王家的姑奶奶?蒹葭愣了一下,眉头微微蹙起。荣国府里姓王的,自然是指王夫人和王熙凤。找她们的乡下亲戚?这个情节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
她忽然灵光一闪,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一个人物形象。难道是……刘姥姥?!
蒹葭心里又惊又喜。她怎么把这位老人家给忘了!算算时间,也差不多是她一进荣国府的时候了。
没想到自己这只蝴蝶这么扑扇翅膀,竟然还是没错过这个经典剧情。
快,把人请进来。蒹葭立刻吩咐道,直接带到听竹轩的外间来,别惊动其他人。
雪鹭虽然有些疑惑姑娘为何对两个乡下人设这么上心,但还是恭敬地应了一声,转身退了出去。
黛玉放下手中的针线,好奇地问:姐姐,这王家的姑奶奶,想必是二舅母或是琏二嫂子吧?怎么会有乡下的亲戚来找她们?
蒹葭笑了笑,解释道:我也不太确定,说不定是琏二嫂子娘家那边的远亲。咱们先见见再说,看看是什么人。
没一会儿,雪鹭就领着两个人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年约六旬的老妪,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上面打着好几块补丁,但针脚细密,倒也显得干净整齐。
老妪背有些微驼,但精神头很足,一双眼睛透着一股质朴和慈祥。
她的手里紧紧牵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
那男孩也是一身粗布短打,小脸圆圆的,虽然显得有些疲惫,嘴唇抿得紧紧的,但却很乖巧,没有哭闹,只是好奇地一边打量着听竹轩里精致的摆设,一边紧紧跟着老妪的脚步。
不用问,这肯定就是刘姥姥和她的外孙板儿了。
刘姥姥一进外间,眼睛瞬间就不够用了。
只见这屋子宽敞明亮,地上铺着厚厚的猩红毡毯,脚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迎面摆着一张花梨木大案,案上放着一个官窑的青花花瓶,瓶里插着几枝新开的芙蕖,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墙壁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意境悠远,刘姥姥虽然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但只觉得好看。
再往里面看,临窗放着一张铺着葱绿软缎垫子的贵妃榻,榻边立着一个嵌螺钿的落地灯座,上面的螺钿拼成了一幅百鸟朝凤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墙角摆着一个紫檀木的博古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她叫不上名字的古董玩意儿,有圆溜溜的玉球,有刻着花纹的铜鼎,还有晶莹剔透的玛瑙摆件。
刘姥姥看得眼花缭乱,心里暗暗称奇:我的天爷,这哪是屋子,简直是天宫啊!
她下意识地把手里的衣角攥得更紧了,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自己身上的泥土气玷污了这精致的地方。
板儿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他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地方。
他的小眼睛瞪得圆圆的,一会儿看看墙上的画,一会儿看看博古架上的摆件,尤其是那个会发光的螺钿灯座,更是让他挪不开眼。
他想凑近了仔细看看,可又被姥姥紧紧地拉着,只能踮着脚尖,偷偷地瞄着,小脸憋得通红,一副想看又不敢看的模样。
刘姥姥好不容易收回目光,才看到坐在主位上的蒹葭与黛玉。
年纪稍长的姑娘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素缎长裙,头上只插着一支碧玉簪,气质却清雅脱俗,不像是下人,但也绝不是她要找的王家姑奶奶。
那位小些的姑娘,更是长得跟画上的仙女似的!皮肤白得像雪,眼睛亮得像星星,就是身子骨太单薄了,看着让人有点心疼。这也不能是“王家姑奶奶”啊
她赶紧拉着板儿,局促地行了个礼,声音有些怯生生的:给姑娘们请安。我们是从乡下过来的,想见见府上的王家姑奶奶,不知姑娘能否帮忙?
蒹葭看着眼前这位神态憨厚的老人和怯生生的孩子,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林姐护黛玉,开局三气贾老太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红楼林姐护黛玉,开局三气贾老太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