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喧嚣鼎沸的宴会厅,那片刻在回廊中遭遇的冰寒刺骨,与此刻厅内的暖香奢靡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荣安面上维持着恰到好处的、略带酒意的浅笑,与上前搭话的官员敷衍应酬,心思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刘义庆的出现和那几句看似随意却字字诛心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她心中激起了层层惊涛。她的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处理器,开始疯狂分析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刘义庆的真正目的?
绝不仅仅是“打个招呼”那么简单。其背后,必然代表着童贯的意思。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告诉荣安她一直被他们关注。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威慑,让她明白,她在童贯势力面前,几近透明。这既能防止她做出不利于童贯阵营的事情,也可能是在为后续的“招揽”或“利用”铺垫。
刘义庆在观察她的反应。原身荣督头的死亡原因不明,刘义庆在判断在试探,他最后那句“好自为之”,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和不确定性的提醒。
背后很有可能是童贯通过这种方式,无声地宣告他对荣安的监视。这是在错综复杂的朝局中,划下的一道界限,提醒荣安,也提醒可能关注着她的其他势力,她并非无根之萍,她与军方、与童贯有着斩不断的隐秘联系。
要理解刘义庆行动背后的逻辑,必须剖析其主子童贯。
荣安迅速在脑海中调阅着一直以来的消息和意识,以及她作为现代特工所学习过的历史资料,拼凑出这位权阉的真实画像。
童贯的发迹,并非始于宫廷谄媚。他出自大宦官李宪门下,但真正让他走上权力快车道的,是军功。他性情乖巧,揣摩上意能力极强,且不同于一般内侍,他身材魁梧,膂力过人,甚至颔下微有胡须,这让他在外形上更接近武将,也给了他涉足军旅的独特资本。他善于笼络军中将领,更懂得如何迎合那位热衷于“丰亨豫大”、好大喜功的皇帝赵佶,尤其是皇帝内心深处那份“收复燕云、超越祖宗”的虚荣。
在蔡京推荐下,童贯曾作为监军,与将领王厚一同出征青唐青海部分地区。此战虽有其军事意义,但童贯更擅长的是谎报军情、夸大战果,将小胜吹嘘成大捷,以此糊弄朝廷,博取皇帝欢心,也为自己积累了最初的军功资本。这充分暴露了他好大喜功、欺上瞒下的本性。
方腊起义震动东南,童贯被任命为江淮荆浙宣抚使,率原本准备北伐的西北劲旅南下镇压。他手段狠辣,屠杀极重,他迅速平定了起义,但也纵兵劫掠,给东南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此举展现了他果决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也让他进一步掌握了兵权。
而且他似乎还是联金灭辽的狂热推动者。这正是当前时局的关键!童贯是朝中最坚定的“主战派”实为投机派。他渴望通过收复燕云这件不世之功,达到武臣的巅峰——封王!
他刻意忽视金国的威胁,夸大宋军的实力,不断怂恿皇帝对辽用兵,其背后,是极其强烈的个人野心和政治投机。他并非不知兵,而是利令智昏,为了个人功业,不惜将整个国家拖入巨大的风险之中。
童贯绝非简单的莽夫或弄臣。他精明狡黠,善于钻营,懂得利用一切机会往上爬,他狠辣果决,对敌人和潜在的威胁毫不留情,他好大喜功,虚荣心极强,渴望青史留名,他掌控欲强,野心勃勃,以宦官之身执掌枢密院,染指军权,已是位极人臣,但仍不满足,觊觎着更高的荣誉。他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是北宋末年畸形政治生态下催生出的怪胎。
刘义庆的出现,正是童贯这复杂性格和庞大野心的一个侧影。
他像一只潜伏在阴影中的蜘蛛,通过无数的“刘义庆”们,编织着一张覆盖军、政、谍报的大网。
而荣安这个似乎不按套路出牌的下属,自然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
想到这里,她背后寒意更盛。
宴会仍在继续,但她已如坐针毡。
她再次寻了个借口,声称酒意上涌需更衣净面,离开了席位。
穿过一道月亮门,是一处小巧精致的花园,比起前院的喧嚣,这里显得安静许多。然而,她刚走到廊下,便看到一道熟悉的窈窕身影,正独自站在一株海棠树下,望着月色下朦胧的花影,似乎也在躲避厅内的烦扰。
正是李师师。
她听到脚步声,缓缓回过头来。看到是荣安,她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美眸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甚至……还有一丝几不可查的担忧?
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就在荣安思索着该如何礼节性地打招呼然后迅速离开时,李师师却主动开口了,她的声音依旧婉转动听,但语气却带着一种与之前表演时截然不同的、低回而意味深长的味道。
“荣……安正字,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荣安的瞳孔一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半阙河山》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半阙河山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半阙河山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