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第二卷第九十一章。
---
第二卷:溪流汇江
第九十一章:遭遇第一个代理流失危机
周晓慧“四姐妹”团队的成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完全扩散,一股潜藏的暗流却已悄然涌动。团队扩张的喜悦还弥漫在“静心坊”核心圈的空气里,林静、陈致远和苏曼就迎来了创业以来第一次严峻的考验——代理流失危机。
危机的主角,是苏曼早期发展的另一位代理,名叫李薇。李薇与周晓慧几乎是同时期加入,性格热情外向,初期凭借其广泛的社交圈,很快就出了几单,尤其是小儿壮壮膏和秘制驻颜膏,一度是团队里的“明星新人”。然而,当社区团购模式系统化推进,新产品“1314爱的陪伴”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储备时,李薇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
她习惯于熟人间的快速成交,对于需要深度学习和专业讲解的产品,显得有些不耐烦。陈致远主导的产品深度赋能培训,她只参加了前半场,就以孩子吵闹为由提前离开了。后续苏曼分享的社区团购SOP,她也只是草草浏览,并未深入实践。
真正引爆危机的,是“1314爱的陪伴”这款产品。当苏曼在代理群里详细传达了这款产品的科学原理、六大功效以及严谨的话术后,李薇在私下的小群里抱怨道:“搞这么复杂干嘛?不就是妇科用品吗?说得天花乱坠,价格还定那么高,怎么卖啊?还不如多推推膏方,简单直接。”
这种消极情绪影响了她身边的几个人。与此同时,她看到周晓慧不仅自己业绩稳定,还成功组建了小团队,获得了苏曼和总部的特别关注与鼓励,心理开始失衡。她觉得苏曼“偏心”,资源都倾斜给了周晓慧,自己则被“边缘化”了。
导火索发生在一次周末的小型线上分享会。苏曼邀请周晓慧分享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成功向一位产后妈妈推荐了“1314爱的陪伴”大套盒的经历。周晓慧讲得细致入微,从盆底肌修复的重要性,讲到贻贝蛋白的神经修复功能对提升敏感度的益处,赢得了群里一片赞叹。
分享结束后,李薇在代理大群里发了一条不冷不热的消息:“晓慧姐现在真是越来越专业了,我们这种只会卖点膏方的老人,都快跟不上节奏了。”
苏曼敏锐地察觉到了话里的酸意,立刻私聊李薇,想了解她的想法和困难。但李薇的回复充满了敷衍:“没事曼姐,我就是随口一说。最近家里事多,可能没太多精力做这个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平息。几天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小范围内传开:李薇正在私下接触另一个主打低价快消品的社交电商平台,并且已经开始在她的朋友圈隐晦地发布那个平台的产品信息,对“静心坊”的内容几乎停更。
第一个发现这个情况的是陈致远。他通过日常的数据监控,发现李薇的活跃度和近期订单量骤降为零,这引起了他的警觉。通过一些渠道,他确认了李薇正在考虑“跳槽”。
“静姐,曼曼,我们可能遇到了第一个代理流失的情况。”陈致远在三人小群里发出了预警,并附上了简单的数据说明和李薇朋友圈的截图。
苏曼的心猛地一沉。李薇是她一手带起来的,出现这种情况,她首先感到的是自责和挫败。“是我的问题吗?是不是我对她的关心和指导不够?光顾着推新模式和新产品,忽略了她们这些‘老人’的感受?”
林静看着消息,神色平静,并无太多意外。她回复道:“曼曼,别急着自责。团队在发展,人员的进进出出是常态,尤其是从几十人向几百人跨越的阶段,这是必经的阵痛。李薇的情况,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暴露了我们早期团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过于依赖个人情感链接和自发动力,缺乏系统性的支持、清晰的晋升通道和有效的约束机制。”
她继续分析:“李薇的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她享受快速成交带来的成就感,但缺乏深耕产品和服务的耐心。当团队要求更高专业性时,她的能力圈无法匹配,产生了挫败感。同时,她看到了晓慧的成功,产生了攀比和焦虑,而我们的机制未能及时疏导和赋能她,反而让她选择了逃避和转移。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整个体系需要补课的信号。”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苏曼问道,心里有些乱,“要不要我马上找她谈,挽留她?”
“沟通是必须的,但目的不是强行挽留。”林静冷静地指导,“首先,致远,你整理一下李薇入职以来的所有数据,包括订单量、产品结构、参加培训的次数。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其次,曼曼,你和她进行一次深度沟通,姿态是‘关心’和‘了解困难’,而非‘质问’和‘指责’。核心是弄明白她离开的真实原因:是产品问题?是模式不适应?是个人发展遇到瓶颈?还是对我们的管理和分配有意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阿胶糕里的光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阿胶糕里的光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