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还约定,每天下午四点,无论多忙,都抽出十到十五分钟,进行“每日站会”,快速同步进展,提出需要对方协助的事项。同时,每周找一个相对宽松的晚上,进行稍长时间的“周会”,回顾一周工作,讨论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的计划。
第一次尝试“每日站会”时,两人都有些不习惯,站在工作室中间,像做汇报一样,显得有些生硬和滑稽。但当林静说出“明天需要补货核桃和红枣”,苏曼立刻记下并回应“好的,我上午联系供应商询价”,当苏曼提到“有个客户反馈玫瑰糕希望糖度再低一点”,林静马上记入研发备忘录时,她们都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简单沟通带来的效率提升。
分工明确后,苏曼感觉自己对“包装质检”和“客服”这块的责任感更强了,她主动提出了几个优化包装细节和规范客服用语的建议。而林静则能更专注地投入到产品生产和未来规划中,不用再时刻分心于琐碎的日常事务。
当然,初步的团队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偶尔也会出现职责边界模糊的地带,或者对某个具体问题看法不一致的时候。但有了“沟通机制”这个平台,她们能够及时地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讨论,基于对“静心坊”共同的热爱和目标,寻找解决方案,反而避免了很多可能因误解而产生的隔阂。
林静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关键的一步:
团队建设初步尝试 - 与苏曼。
核心措施:
1. 职责初步划分: 基于特长明确主次责任。
2. 建立沟通机制: 每日站会(同步进度)、周会(复盘规划)。
3. 重要决策共商: 涉及成本、定价、发展方向等,共同讨论决定。
初步成效:效率提升,职责清晰,沟通顺畅,归属感增强。
感悟:情感是基石,制度是框架。微小团队亦需基本规则,方能行稳致远。
这最初级的团队建设,像为“静心坊”这艘小船安装了简单的舵和桨。虽然简陋,却让它摆脱了完全随波逐流的被动,开始有了初步的方向掌控力和前进的节奏感。林静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随着发展,可能还需要引入新的成员,面临更复杂的管理课题。但这一次成功的初步尝试,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她不再惧怕风雨中孤身掌舵的沉重,因为她知道,她正在学习如何与人同舟共济,如何依靠规则和协作的力量,更稳健地驶向那道心中的彩虹。这份并肩前行的力量,本身就是创业路上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喜欢阿胶糕里的光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阿胶糕里的光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