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女官的职司,为苏瑾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唐帝国中枢记忆的大门。她的工作地点移至位于宫城一隅的集贤殿书院,这里庋藏着自隋至本朝的无数图籍、档案、奏疏副本。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与书卷特有的微尘气息,静谧而厚重。苏瑾很快便沉浸其中,她过目不忘的能力在此处得以充分发挥,如同最精密的梭子,在浩如烟海的文字间穿梭,将零散的信息织成清晰的脉络。
她并未因职务变更而疏远太平。相反,她时常挑选一些记载着前朝后宫理政、或是地方风物民情的有趣卷宗,在为太平讲读时,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她不再局限于诗文,而是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漕运如何维系帝国命脉,边关互市如何影响国力,甚至一些清官能吏如何巧妙化解民间纠纷的案例。
太平起初只是被动地听着,权当解闷。但渐渐地,那些鲜活的人与事,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权衡与智慧,如同细小的火种,落入了她因情感失意而略显荒芜的心田。
这一日,太平又被武则天召至蓬莱殿。这次并非训斥,而是随手丢给她几份关于宗室勋贵请求增加食邑封户,以及长安两市商户因摊位纠纷引发械斗的奏疏副本。
“你也大了,整日拘泥于儿女情长,徒耗光阴。看看这些,说说你的想法。”武则天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仿佛只是随意布置课业。
太平拿起奏疏,初时有些茫然。食邑封户?商户械斗?这些离她锦衣玉食的世界太过遥远。她下意识地想推拒,但抬眼对上母亲那深邃难测、带着审视的目光,话又咽了回去。她想起了苏瑾近日讲述的那些前朝故事,故事里的贤后、公主,似乎并不仅仅是吟风弄月之辈。
她硬着头皮,仔细阅读起来。请求增加食邑的,是几位辈分颇高的宗室,理由无非是子孙繁茂、用度不足。而商户械斗,则是因为西市胡商与本地商户争夺一处黄金摊位,互不相让,闹出了人命。
太平看得眉头紧锁。她本能地觉得那些宗室贪得无厌,天下财物岂能尽归一家?而商户械斗,扰乱秩序,实在可恶。她凭着一股意气,对武则天道:“母后,这些宗室已然富贵已极,还要加封,实属不该,应予驳回,以儆效尤!那些闹事的商户,为首者当严惩不贷,方能震慑屑小!”
武则天听着,未置可否,只是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沫,目光却掠过太平,看向殿外某处虚空,让人猜不透心思。
回到寝宫,太平将殿中之事告知苏瑾,语气中还带着一丝自己的处置“很公正”的意味。
苏瑾静静听完,沉吟片刻,方才开口:“殿下嫉恶如仇,心系秩序,此乃赤子之心,难得。”她先肯定了太平的出发点,随即话锋一转,“只是,治国理政,如同医病,需辨症施治,而非一味用猛药。”
她拿起那份关于宗室请求加封的奏疏,轻声道:“殿下可知,这几位老王爷,虽无实权,但在宗室中辈分高,影响力不小。其家族枝蔓,与朝中诸多官员亦有联姻。断然驳回,固然干脆,却可能使其心生怨望,暗中串联,反生事端。”
太平一怔,她没想到背后还有这般牵扯。
“那……难道就任由他们贪得无厌?”
“自然不是。”苏瑾微微一笑,“殿下可曾想过,他们为何此时上奏?或许并非真的用度不足,而是试探朝廷态度,或为子弟谋求出身。娘娘或许可以‘体恤年高’为由,赏赐些宫廷用物、珍玩以示恩宠,全其颜面。同时,可暗示若其族中有杰出子弟,可通过科举或侍卫等正途入仕,为国效力。如此,既安抚了人心,又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至正途,岂不胜过简单驳回,埋下隐患?”
太平眼睛微微睁大,这种迂回的处理方式,是她从未想过的。
苏瑾又拿起那份商户械斗的案卷:“至于这械斗,严惩首恶固然必要。但殿下可曾细究其根源?胡商与本地商户为何争夺那处摊位?可是西市规划有不尽合理之处?或是管理市集的官吏有失公允,乃至从中渔利,才激化了矛盾?若不能厘清根源,今日惩处了这批,明日难保不会有另一批再起冲突。殿下或可建议娘娘,在惩处之余,责成京兆尹彻查市集管理弊端,明晰规则,使各方皆能公平谋生,方能从根本上平息纷争。”
她引导太平,不仅仅看到问题的表面,更去思考其背后的成因和长远的解决之道。
太平彻底愣住了。她看着苏瑾,仿佛第一次接触到另一个维度的世界。原来,处理一件事情,并非只有“是”或“否”,“对”或“错”那么简单。这里面有权衡,有妥协,有引导,更有对人心、对利益的精妙洞察。
数日后,太平再次被武则天问及对那几件事的看法。这一次,她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斟酌着语句,将苏瑾分析的那些权衡与策略,用自己的话,略显生涩但却条理清晰地陈述了出来。她甚至补充了一点自己的想法:“母后,儿臣觉得,对那几位宗室,或许还可令太常寺多加抚慰,彰显天家亲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界情缘:双料硕士的时空逆袭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万界情缘:双料硕士的时空逆袭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