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期末考试的阴影便如同冬日厚重的云层,沉沉地压了下来。教室里的空气重新变得紧绷,课间讨论游戏和动漫的声音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关于复习进度和疑难考点的低声交流。黑角落里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无声地催逼着每个人的神经。
面对高中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大考,米小圈不敢有丝毫懈怠。那股源自期中进步、家长会认可、以及想要与某人并肩前行的动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然而,放学后的“绕远路”时光,在紧张的复习节奏和冬日短暂的日照下,显然不再适合作为移动自习室。而且,教室里总免不了有些窃窃私语或频繁走动的干扰。
就在这时,米小圈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地点——学校图书馆。
学校的图书馆位于教学楼后面一栋独立的安静小楼里。平日里人就不少,临近期末,更是座无虚席。但米小圈发现,在二楼阅览室一个靠窗的角落,有两个并排的座位,因为位置相对偏僻,且正对着冬天下午温暖的阳光,时而会因为光线过于强烈而少有人问津,但在阴天或上午,却是极好的复习位置。
一个周六的上午,米小圈抱着一摞复习资料,试探性地向李黎提议:“那个……教室里人太多了,有点吵。要不……我们去图书馆复习?”
李黎从厚厚的习题集中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几乎没有犹豫,便点了点头:“好。”
于是,那个靠窗的角落,仿佛被无形中标记了归属,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固定据点。
接下来的日子,只要下午放学后没有必须留在教室的活动,或者周末的白天,他们都会默契地出现在那里。两个座位并排靠着窗,中间只隔着一个窄窄的过道。
米小圈喜欢这个位置。窗外是几株叶子落尽的梧桐树,枝干遒劲地伸向灰蓝色的天空,偶尔有麻雀停驻,又扑棱着翅膀飞走。阳光好的时候,暖融融的光线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洒进来,在铺满笔记和试卷的桌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连空气中飞舞的微尘都变得清晰可见。李黎的侧脸在光线下,睫毛投下浅浅的阴影,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专注与安宁。
这里比教室安静太多,只有书页翻动、笔尖书写以及偶尔极轻微的咳嗽声。那种静谧,有一种让人迅速沉下心来的力量。
他们依旧各自复习,互不打扰。米小圈主攻他相对薄弱的物理和化学,李黎则继续深化她的优势科目和竞赛内容。但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时,他们之间的那道“窄窄的过道”便失去了意义。
米小圈会轻轻用笔帽敲敲桌面,吸引李黎的注意,然后将摊开的习题册推过去一点点,指着那道画了好几个圈的题目,压低声音:“这道题,辅助线我添了这里和这里,但还是卡住了。”
李黎会放下自己的笔,微微倾过身,仔细看他的草稿。她的发丝有时会随着动作轻轻垂下,带着淡淡的洗发水清香。她思考时习惯微微蹙眉,然后用指尖点着米小圈的步骤,声音轻而清晰:“这里,连接这两个点,用相似三角形,会简单很多。”或者,“这个公式用错了,应该用它的变形公式。”
她的点拨总是精准而高效,往往一语中的,让米小圈茅塞顿开。
有时,李黎也会遇到一些需要反复推敲的英语阅读理解,或者一些角度刁钻的语文诗词鉴赏题。她会将试卷轻轻转向米小圈这边,用眼神示意一下。米小圈便会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细阅读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语感,给出分析。每当李黎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低声说“这个角度我之前没考虑到”时,米小圈心里那份小小的成就感,便会迅速膨胀,驱散所有复习的疲惫。
他们偶尔也会分享各自觉得有用的复习资料或者总结的笔记要点。米小圈发现李黎的笔记本条理清晰得如同印刷品,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一目了然。而李黎也会翻看米小圈那本画满了各种奇怪示意图和趣味记忆口诀的草稿本,嘴角偶尔会牵起一丝无奈又觉得好笑的弧度。
复习的间隙,米小圈会抬起头,揉揉发酸的眼睛,看向窗外变幻的天空,或者偷偷看一眼身旁依旧沉浸在题海中的女孩。她会端起放在手边的保温杯,小口地喝着热水,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一部分沉静的眉眼。那一刻,米小圈会觉得,这段本该枯燥煎熬的期末冲刺时光,因为有了这个固定的座位,有了身边这个安静又强大的“战友”,而变得充实甚至……有些珍贵。
他们很少交谈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但那种并肩作战的默契,在笔尖的沙沙声和书页的翻动声中,悄然滋长。这个靠窗的角落,成了喧闹复习季里一个只属于他们的、安静而温暖的避风港。在这里,他们为着各自的目标努力,却又奇异地联结在一起,互相支撑,默默鼓励。
当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图书馆的灯光次第亮起,他们才会收拾起铺满桌面的书本,并肩走出图书馆。寒冷的夜风扑面而来,但米小圈的心里却因为刚刚结束的高效复习和那段安静的陪伴,而感到异常的踏实和温暖。
他知道,通往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有她在身旁,哪怕只是这样安静地并肩坐着,似乎就有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这个期末,图书馆靠窗的固定座位,见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两颗年轻的心,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愈发靠近的轨迹。
喜欢米小圈李黎:从同桌到白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米小圈李黎:从同桌到白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