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新篇?跨半球溯源 第一章 南极寻矿迹,非洲证同源
北平的早春,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史前文明数字档案馆” 的跨国勘探指挥中心已一片忙碌。巨大的屏幕上,南极冰盖下的石英石碎片 3D 模型与非洲津巴布韦史前矿脉的矿石照片并列显示,两者表面的 “星象纹” 刻痕在放大 10 背后,连刻痕边缘的细微锯齿都完全吻合 —— 这是 “南极新线索众筹研究” 启动一月来最关键的发现,也让 “跨半球文明交流” 从推测走向了实证边缘。
“津巴布韦史前矿脉的镍元素同位素,与南极石英石碎片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误差不超过 0.001%,” 沈青崖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图谱,语气中难掩兴奋,“更关键的是,矿脉中出土的石制工具,其打磨工艺与石英石碎片的边缘处理手法如出一辙 —— 这意味着,四千年的南极石英石,必然来自非洲,而不是巧合。”
林晚秋调出数字档案馆中非洲部落的口述历史资料,补充道:“津巴布韦绍纳族的古老传说里,有‘祖先带着发光的石头,跟着星星走到世界尽头’的记载,‘发光的石头’很可能就是含镍的石英石,‘世界尽头’或许就是南极 —— 这些传说不是神话,而是史前人类跨半球迁徙的记忆留存。”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跨半球溯源勘探小队” 迅速组建。此次队伍不仅包含林晓雅、和小雨等核心成员,还加入了津巴布韦绍纳族的长老穆塔瓦 —— 他熟悉族内关系 “祖先迁徙” 的完整传说,能为线索解读提供本土视角;同时邀请了全球顶尖的极地地质学家、矿脉考古专家,以及擅长极端环境设备研发的技术团队,专门针对南极冰盖 300 米以下的勘探难题,定制了 “冰下深钻机器人” 与 “低温符号检测系统”。
出发前,穆塔瓦将一块来自史前矿脉的 “星象纹矿石” 交给林晓雅:“这块石头在我们族里传了很多代,长老说它能‘指引星星的方向’。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们,希望能帮助你们找到祖先留下的痕迹,证明我们的故事不是编造的。”
当勘探小队乘坐科考船抵达南极冰盖边缘时,这里正处于极昼初期,太阳终日悬在低空,冰面反射的强光让人睁不开眼。极地地质学家用冰层厚度探测仪,在石英石碎片发现地周围划定了三个重点勘探区域:“根据冰芯年代分析,300 米冰层对应的正是四千年前后,我们需要在这里钻取连续的冰芯样本,寻找更多人工器物的痕迹,同时确认石英石碎片是否来自某个冰下遗址。”
“冰下深钻机器人” 开始工作后,挑战接踵而至。当钻探深度达到 280 米时,冰层突然出现断层,机器人的钻头被冰块卡住,无法继续下探;更棘手的是,南极的强磁场干扰了 “低温符号检测系统” 的信号,导致冰芯样本中的物质成分无法准确识别。
“我们可以借鉴史前人类的‘冰原适应智慧’,” 和小雨突然想到数字档案馆中北极冰原的记载,“北极遗址的史前人类会避开冰层断层,选择‘冰脊稳固区’进行活动。我们可以先通过雷达扫描,找到周围的冰脊结构,再调整钻探位置。”
技术团队立刻调整方案,用冰下雷达扫描发现,距离原钻探点 500 米处有一处稳定的冰脊,冰层厚度均匀,无断层风险。重新钻探后,“冰下深钻机器人” 顺利抵达 300 米深度,不仅提取到了包含石英石颗粒的冰芯样本,还在冰芯中发现了微量的 “植物纤维”—— 经检测,这些纤维来自非洲的猴面包树,与津巴布韦史前矿脉附近的猴面包树基因完全一致。
“植物纤维是关键证据!” 林晓雅拿着检测报告,激动地说,“猴面包树是非洲特有植物,不可能自然出现在南极冰盖下。这说明史前人类带着非洲的植物种子或纤维制品,一起抵达了南极,进一步证实了‘跨半球迁徙’的真实性。”
就在南极勘探取得突破时,远在非洲津巴布韦的 “史前矿脉考古队” 也传来了好消息。由穆塔瓦长老带领的团队,在矿脉深处发现了一处 “符号工坊”—— 工坊内的石壁上,刻着完整的 “星象迁徙图”,图中从非洲出发的路线,经大西洋、南极冰原,最终延伸至南美洲的标记点,与南极冰芯中发现的 “星象纹” 符号形成完整的路线闭环;工坊内还出土了一批未完成的石英石器物,其刻痕与南极碎片的 “星象纹” 处于同一演化阶段。
“迁徙图上的‘星象标记’,与绍纳族传说中的‘导航星星’完全对应,” 穆塔瓦长老通过视频连线,向南极小队展示迁徙图,“传说中,祖先会在每年‘星星排成直线’时出发,图中的星象排列,正是南半球的‘南十字星’与‘天狼星’连成直线的景象 —— 这是史前人类根据星象确定迁徙时间的直接证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玉骨:民国盗墓秘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