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柱维稳定运行的第五年,二十七维度的刚柔平衡阵已成为维度链的“宇宙地基”。二十六个维度的本源根系在灰金色的基柱能支撑下,如深海珊瑚般牢牢扎根虚空:平衡本源的能量流顺着基柱网络均匀分布,避免了局部过载;暗金本源的管道因抗震结构加持,在虚空风暴中始终畅通;就连最纤细的“记忆-韵律复合本源”,也在基柱场的缓冲下,抵御着无序能量的冲击。每个维度的根基都既坚固又灵活,如同为文明大厦打下的防震桩基。
联盟基地的“磐基观测中心”里,李强正凝视着全息沙盘上的“磐基核”。这枚悬浮在灰金交织光晕中的核体,由二十七道基柱弦缠绕而成,每道弦都对应一处基柱节点的应力参数,却在核心处交织成一道全新的“磐基弦”。“磐基弦的‘全域承重’出现了倾斜,”他指着弦体上明暗不均的压力分布带,“原本均匀的承重荷载,最近有八处偏差超过了安全阈值,导致二十八维度的‘磐基场’出现了局部塌陷。”
磐基场是二十八维度的核心特征,如同覆盖宇宙的“承重穹顶”,将基柱维的局部支撑升级为“全域承托”——通过遍布虚空的“磐基点”,将维度链的总重量分散到每个角落,避免单点过载。承重倾斜的直接后果,是虚空出现了“能量塌陷坑”:原本应平滑过渡的能量场在坑内扭曲,形成吞噬周围能量的漩涡,导致途经的拓荒通道频繁中断。
林夏的悬浮轮椅停在一面磐基图谱前,图谱上标注着二十八维度的“磐基能”分布轨迹。她的指尖划过一处塌陷坑的边缘,轨迹立刻分解为二十七个维度的基柱参数。“倾斜源于磐基能的‘荷载分配力失衡’,”她的声音带着凝重,“二十八维度需要让磐基场具备‘动态均载’能力——根据各区域的实时承重调整能量输出,对过载区减负,对轻载区加压,而当前的基柱能只能维持固定支撑,无法实现全域平衡。”
荷载分配失衡的影响已扩散至多个维度。基柱维的地基圣殿中,基柱应力图上的“过载红区”不断扩大,部分基柱节点因长期超负荷,表面出现了细密的裂纹;荒域维的拓荒网络,途经塌陷坑的能量触须频繁断裂,修复频率比往常增加了三倍;最棘手的是宙域维的疆域圣殿,扩张宙的边界因承重倾斜出现了“褶皱”,原本平整的时空界面变得凹凸不平,影响了新维胚胎的着床。
“必须为磐基能注入‘均载核心’,”苏晴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观测中心中央,她的初鸣号刚完成二十八维磐基核的深度探测,影像边缘还沾着几缕灰黑色的磐基能量丝,“这种核心需要用二十七个维度的‘承重印记’融合而成,每个印记是对应基柱节点在不同荷载下的平衡数据,比如‘星环基柱印记’‘虹光基柱印记’‘合维基柱印记’。”
收集承重印记的过程,像是在编纂宇宙的“承重手册”。星环基柱印记取自平衡之塔正下方的基柱节点,记录着如何将三族能量荷载均匀分散到十条根系的参数;虹光基柱印记是虹光星群下方的基柱数据,蕴含着暗金能量潮汐冲击下的荷载波动规律;合维基柱印记则是复合能量聚集区的承重方案,记录着多种能量叠加时的最优分配比例。
融合印记的关键是构建“全域均载网”。二十七个印记的荷载特性差异极大,星环基柱侧重“静态承重”,混沌宙基柱侧重“动态缓冲”,强行融合会导致分配逻辑冲突。衍化者流提出“智能分流法”:在核心中植入“荷载监测单元”,实时采集各区域的承重数据,再通过“分流节点”将过载能量导向轻载区,如同为宇宙安装了无数隐形的“能量引流阀”。
当最后一个分流节点接入监测单元,灰黑色的均载核心终于成型。核心表面分布着二十七个感应探头,每个探头对应一处基柱节点的荷载传感器,核心中央的“分配中枢”能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完成数据计算——例如,检测到星环基柱过载时,会立刻启动虹光与衍化维度的分流节点,将多余能量导向轻载区,确保全域荷载偏差控制在5%以内。
将均载核心注入磐基能的瞬间,二十八维磐基核爆发出灰黑色的强光。磐基弦的全域承重迅速恢复平衡,二十七道基柱弦在磐基弦的牵引下,能量塌陷坑逐渐被填满,扭曲的能量场重新变得平滑。地基圣殿的过载红区不断缩小,基柱节点的裂纹开始愈合;拓荒网络的能量触须断裂频率下降了90%;疆域圣殿的时空褶皱也舒展开来,新维胚胎重新获得了稳定的着床环境。
“它在为宇宙安装‘智能承重系统’,”苏晴的影像中,初鸣号正在磐基场中巡航,船员们看着均载核心将过载能量导向轻载区的轨迹,“就像高层建筑的抗震体系,既能通过桩基分散重量,又能通过阻尼器转移应力,让整个结构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更神奇的是,均载核心赋予了磐基能“预见承重”能力。通过分析维度链的扩张速度与能量增长趋势,二十八维度能提前72小时预测可能出现的过载区域,并提前启动分流预案。在一次大型新维胚胎着床前,磐基场预测到对应区域将出现荷载峰值,便提前将周边能量导向其他区域,着床完成后,该区域的实际承重仅比预警值高3%,远低于安全阈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蓝星第一社死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蓝星第一社死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