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这座繁华的都市时,关于《绣春刀》的口碑海啸,已经彻底席卷了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微博热搜榜,几乎被“绣春刀”三个字霸占。
#绣春刀 口碑炸裂#
#苏桐 暴力美学#
#张译 演技封神#
#求求院线给绣春刀加排片#
#这才是男人该看的电影#
一个个词条,以不可阻挡之势,强势冲上了榜单前列,后面跟着一个个深红色的“爆”字。
点开任何一个词条,里面都是清一色的,山呼海啸般的好评。
与以往电影上映时,粉丝控评、水军刷分不同,《绣春刀》的评论区,显得格外“真实”和“粗犷”。
“兄弟们,别犹豫了,冲!看完我只想说两个字:过瘾!他妈的,太久没看过这么带劲的电影了!”
“楼上的,是三个字,‘太他妈过瘾’!我一个平时看电影能睡着的人,昨晚全程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打得太帅了!那不是花架子,那是真的在拼命!”
“强烈建议男同胞们都去看看!这部电影里有兄弟情,有江湖义,有小人物的挣扎,更有成年人的无奈!沈炼最后雪地里那场戏,我一个三百斤的胖子,在电影院哭成了狗!”
“何止男同胞!我一个女生也看得热血沸腾好吗!张译老师演的沈炼太有魅力了,那种隐忍又决绝的气质,简直了!还有周一韦的丁修,又邪又帅,爱了爱了!”
“重点是苏桐!苏桐!苏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真的无法相信这是一个新人导演拍出来的作品!运镜、节奏、配乐,全都是大师级的!尤其是动作设计,简直是颠覆性的!我愿称之为‘苏氏暴力美学’!”
网络上,无数网友化身“自来水”,疯狂地向身边的人安利这部电影。
他们自发地制作海报,剪辑视频,撰写影评。
那股热情,仿佛要将整个冬天的寒意都融化掉。
……
京城,某大学男生宿舍。
“老三,走了走了,打球去啊!”
“不去!我要二刷《绣春刀》!”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头也不抬地说道,手指在购票APP上飞快地点着。
“我靠,你昨晚不是刚看过吗?这么上头?”
“你不懂!”眼镜男生激动地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那打戏,简直了!锵锵锵!刀刀到肉!还有那句台词,‘得加钱’!我跟你说,你看完之后,也会跟我一样,想立刻再去刷一遍的!”
“真有那么好看?”
“骗你我是狗!走,我请你!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这才是男人该看的电影’!”
……
与此同时,与《绣春刀》同期上映的《长城》剧组,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媒体发布会。
导演张一谋,携手好莱坞巨星马特·达蒙,以及国内一众流量小生小花,阵容堪称豪华。
记者提问环节。
一个戴着眼镜的记者,站了起来。
“张导,您好。您的新片《长城》和苏桐导演的《绣春刀》同日上映,目前《绣春刀》在豆芽网的评分高达9.5分,而《长城》只有5.5分。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尖锐而又直接。
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张一谋身经百战,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但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不易察acts的凝重。
他当然关注到了《绣春刀》的口碑爆炸。
事实上,今天早上,他自己就悄悄地去影院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他沉默了很久。
作为华夏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一生都在探索电影的边界。他拍过文艺片,也拍过商业大片。他以为自己已经站在了华夏电影工业的顶端。
但看完《绣春刀》,他第一次,从一个年轻导演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危机感。
那种凌厉的剪辑,那种写实到残酷的动作风格,那种对人物内心深刻的洞察……
都让他感到震惊。
“苏桐导演,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张一谋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他的电影我看过了,非常优秀。它为华语武侠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非常硬核的方向。”
“至于评分,”他顿了顿,坦然地笑了笑,“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部电影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检验。我很高兴看到,我们华语电影市场,能有《绣春刀》这样优秀的作品出现。这说明,我们的电影工业,正在朝着一个更多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他的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对手,又彰显了自己的大导风范。
但坐在他身边的几个流量明星,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尤其是《长城》里戏份不少的一个小鲜肉,听到记者拿苏桐跟张一谋比,心里很是不屑。
苏桐?不就是那个靠炒作火起来的网红吗?他的电影能有多厉害?9.5分?肯定是刷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娱乐:你管这叫新人?分明是癫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娱乐:你管这叫新人?分明是癫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