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过覆着薄雪的荒原,寒风如刀。
沈言在李正对和十名精锐斥候的护卫下,率先赶往距离稍近的黑风崖西侧谷地。
一路上,沈言沉默不语,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地形。
他的思维习惯带着明显的现代印记:系统性、逻辑链和证据导向。
在脑中构建三维战场模型,思考伏击点选择、敌军可能的运动路径、以及巡逻队遇袭时的反应空间。
“李队正,”沈言勒住马,指着远处一道不起眼的土梁。
“若我是伏击者,不会将主力直接放在谷底。那里视野受限,容易被反包围。更可能的是,在两侧制高点,比如那道土梁后,布置弓弩手,先以箭雨覆盖,打乱阵型。”
李正对闻言,眼中闪过惊讶。
沈言指出的位置,正是他们初步判断的敌方弓弩阵地之一。
他不由得对这位“文书先生”刮目相看,点头道:“沈先生高见!斥候回报,箭矢痕迹确实多来自两侧高地。”
李正对从怀中掏出一张略显粗糙但标注清晰的羊皮地图,在马背上铺开,指给沈言看:
“沈先生,您看,这便是我们北境的大致形势。”他手指点向地图上方一片广袤区域。
“这片苦寒之地,便是我们镇北关直面之地,再往北,就是雪狼国的疆域了。”
他的手指向下移动,点在地图中央一个醒目的关隘标志上:“这里,就是咱们所在的镇北关,是抵御雪狼国南下的最重要门户,由靖远侯赵擎川侯爷坐镇。”
接着,他手指向关隘两侧和后方点了几个较小的城池标志:“关内后方,有朔风城、云川城等几座军镇,互为犄角,供应粮草兵源。”
然后,他的手指重点圈出了地图上偏东南的一片区域:“王校尉管辖的防区,主要在镇北关东南翼,长约百里,包括黑风岭、乌鸦岭这一片丘陵地带。而我们这次要去的两个地方——”他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地图上的两个标记,“黑风崖西谷,在这里;乌鸦岭南坡,在这里。两地直线距离超过五十里,中间隔着这道连绵的野狼山,山路崎岖难行。”
沈言凝神细看,将地理信息牢牢记住。
抵达黑风崖西谷时,尸体错综复杂,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血腥味和地上大片暗褐色的冻土、散落的残破兵甲碎片,说明当时战斗是多么的惨烈。
沈言下马,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先查看明显的战斗中心,而是像现代刑侦人员一样,先从外围开始,观察整体环境。
他仔细检查了谷地入口处的痕迹:“马蹄印杂乱,但朝向一致,是巡逻队进入的痕迹。没有大规模敌军提前埋伏的迹象。”
然后他走向两侧高地,观察弓弩阵地留下的脚印和箭簇散落方向:“伏兵约五十人,占据有利地形,形成了交叉火力。”
最后,他才来到战斗最激烈的谷地中心。
他蹲下身,不顾血污,仔细查看地上的痕迹和尸体最终倒下的位置、姿态。
“不对……”沈言眉头紧锁,喃喃自语。
李正对凑过来:“沈先生,有何发现?”
沈言指着印记:“看这几人,他们是面向外,试图突围的姿势。但他们的伤口……”他轻轻拨开破碎的甲胄,“多为背后中箭或受创。说明他们在突围时,背后遭到了攻击。”
他又指向另外几具分散倒伏、姿态各异的尸体:“而这些,伤口多在正面或侧面,像是在混战中阵亡。”
他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整个谷地,“这不是简单的埋伏-围歼。更像是我军进入谷地后,前方遭遇高地箭雨,同时,后方也有敌人出现,堵住了退路,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而且,后方的敌人出现得非常突然,否则巡逻队不会如此被动,连分散突围的机会都没有。”
李正对倒吸一口凉气:“前后夹击?可斥候并未发现后方有大规模敌军进入的痕迹啊!”
沈言没有回答,而是继续搜寻。
突然,他在一具尸体旁发现了一小截非制式的、带着倒钩的箭簇碎片,材质奇特,并非雪狼国常见的样式。
他小心地用布包好,放入怀中。
转场乌鸦岭南坡
在乌鸦岭南坡,沈言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战场痕迹同样显示巡逻队遭到了精心策划的伏击和围歼。
他在一处岩石缝隙中,发现了一小片质地粗糙的灰色布料,与北境军或雪狼国常见的服饰布料都不同。
归途沉思
勘查完毕,在返回镇北关的路上,沈言骑在马上,沉默不语,脑中飞速整合着信息:
两地几乎同时遭袭,战术相似,绝非小股游骑自发行为,背后必有统一、高效的指挥。
敌人对巡逻路线、时间了如指掌。
那枚奇特箭簇和灰色布料,可能是重要线索。
如此精准的袭击,是否有内应提供情报?
或是……有他们尚未知晓的、可以快速穿越野狼山的秘密通道?
沈言的现代思维让他无法接受“巧合”或“敌军突然变强”这种简单解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