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西军,本是大宋最强战力,面对西夏时敢打敢拼,只因身后便是家乡父老。
可当年随童贯征讨幽州辽国,即便西军参战,仍两度溃败!
为何?
只因远离陕西故土,西军将士深知朝廷秉性,再无死战之志!
柴皓麾下不乏曾效力朝廷的将士,甚至包括西军旧部,他们对大宋重文轻武、士大夫肆意欺压武将的行径早已心灰意冷。
如今柴皓诛杀梁中书,并发表那番慷慨陈词,更让将士们确信——
未来的大周新朝,绝不会重文轻武,武将终能挺直脊梁!
因此,除梁中书及大名府一众 污吏外,城中军民无论出身,皆欢呼雀跃,高呼周王之名,声震云霄!
这是一个只有梁中书与士大夫败类受伤的世界!
在震天欢呼声中,梁中书于惊恐中被处决,终结其罪恶一生。
此事连同柴皓痛斥士大夫的言论,迅速传遍汴梁,震动天下!
汴梁,文德殿。
新帝赵桓端坐龙椅,正与群臣朝议,面色阴沉。
太上皇赵佶垂坐帘后,神色难辨。
不过赵佶的态度已无足轻重。
这位太上皇,如今早已大权旁落。
朝中重臣尽属赵桓 。
赵桓让父皇列席,不过借其名分安定人心罢了。
赵桓坐在龙椅上,咬牙切齿地叹息道:柴皓攻占了大名府,还杀了知府梁中书!他竟扬言要杀光我大宋的士大夫,如此残暴,实在可恨!恐怕不日就要打到黄河边,威胁汴梁了。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对付这个逆贼?
这番话半真半假。大名府失守、梁中书被杀是事实,赵桓的恐惧与愤怒也是真的。但柴皓所谓诛尽士大夫之说,却是赵桓故意歪曲。柴皓在大名府发布的檄文明明是说只惩处祸国殃民的 污吏,要废除士大夫的特权,到了赵桓口中却变成要杀光所有士大夫。
赵桓这么做,是想激起全体士大夫的同仇敌忾之心,防止有人投靠柴皓。毕竟改朝换代时,变节者总比殉国者多。士大夫们向来最会审时度势。
这招果然奏效。除了宗泽、李若水等少数明理之人觉得不合常理,怀疑是谣言外,大多数朝臣都信以为真,个个义愤填膺。一位白发老臣激动地嚷道:柴贼实在可恶!我大宋最重文教,优待士大夫,乃是历代最仁厚的王朝。这逆贼却污蔑我们都是 污吏,竟要赶尽杀绝,简直丧尽天良!
在这位老臣看来,大宋确实是最仁爱的朝代——至少对读书人是这样。科举取士容易,子孙还能蒙荫得官。朝廷给的俸禄优厚,各种补贴名目繁多,就算不 也能过得滋润。更何况只要不卷入党争,就算 也不会被追究,做一任官就能让几代人享福。
以这位朝廷重臣为例,他身居高位,几个不成器的儿孙都靠着恩荫获得官职。稍有些才干的子孙,只需读些诗书,再在科场稍加打点,便能金榜题名,谋个清贵出身。假以时日,最出众的后辈自然能接替他现在的位子。待他致仕归乡,韩家子侄依旧能稳坐朝堂。这般世代簪缨的富贵,怎不教他衷心拥护大宋的国策?
至于那些供养韩家的黎民百姓,纵然卖儿鬻女、典田卖屋,又与这位大人何干?他大发慈悲将同乡子女买作奴婢,低价收购乡亲田宅助其渡过难关,已是莫大的仁德。如此世代享受士大夫优待,岂非天经地义?即便听闻柴皓只诛杀害民的士大夫,这位老臣仍将柴皓视若仇雠,与赵桓联手污蔑——他心知肚明,若让柴皓得势,自己这等蠹虫必在诛除之列。
当年柴贼先祖周 灭佛悖逆,终致国祚中断。我大宋顺天承运取而代之。如今柴皓欲诛尽士大夫,儒门子弟岂能坐视?另一位面红耳赤的韩姓大臣厉声喝道。其祖上正是仁宗朝名相韩琦,那个宣称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的权臣。韩氏一族显赫非常:祖父官至太子中允,追赠三公;父亲任谏议大夫,追封国公;韩琦本人更是位极人臣,官拜 ,生前即封魏国公;长子韩忠彦亦位列宰执,获封仪国公。这般世代公卿的世家,自然视柴皓如寇仇。
韩琦的次子担任右赞善大夫一职。
其余三子、四子、五子均在朝中担任要职。
韩琦的幼子迎娶宋神宗之女齐国公主,获封驸马都尉。
这意味着韩琦最不成器的小儿子,既是太上皇赵佶的姐夫,又是当今圣上赵桓的姑父!
韩氏家族的显赫权势,由此可见!
南宋时期,韩琦曾孙韩侂胄更成为权倾朝野的 。
在韩氏祖籍相州,数百万亩良田尽归其所有。
当地十之七八的百姓,皆为韩家佃农。
就连岳飞从军之前,也曾是韩家佃户!
韩琦当年在故乡修建宅邸,亲题昼锦堂匾额。
此名取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之意。
韩琦以为名,正是彰显韩氏荣华如白昼锦衣,世人皆知!
如此显赫的韩氏家族,听闻柴皓欲废除士大夫特权,朝中韩氏官员岂能不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