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终究比李邦彦知些廉耻,不愿像他那般厚颜逢迎吴敏等人,因而被排挤出赵桓朝堂的权力中心,只能守在宫门前与李纲闲谈。
宫墙下,李纲听罢张邦昌言语,恍然道:难处?莫非陛下以为金军不过劫掠胡虏终将退去,反视幽州王柴皓这前朝余孽为心腹大患?他虽耿直却不愚钝,当即洞悉皇帝心思,却忍不住厉声驳斥:此乃大谬!金人豺狼成性,若非柴皓与西军驰援,汴梁早陷敌手!若让金人破城,必重演五胡乱华之祸——毁宗庙、掳君臣、焚都城,使我华夏子民沦为两脚羊!此非止 ,实乃亡天下!
纵使柴皓日后问鼎,不过效太祖受禅旧事。赵氏若如柴氏得保宗庙,岂不胜过沦为金人阶下囚?这番泣血之言令张邦昌暗自颔首,未及应答,忽闻身后传来厉喝:好个禅让之说!李纲你竟要朕将江山拱手让与逆贼!
原来赵桓刚与金使时立爱议和归来,恰闻此言。他本欲驱赶宫门前血谏的李纲,免得落个逼死士大夫的恶名,不料撞见这场对话,顿时龙颜大怒。李纲忍痛疾呼:臣非此意!然金人若去必卷土重来,届时率兽食人,天下涂炭!改朝换代不过更易皇姓,岂能与此等灭种之祸相提并论!
天下兴亡,孰重孰轻,望陛下三思!
若陛下能勤政爱民,肃清朝政,使百姓归附,比那幽州王柴皓更为贤明,纵使柴氏有心取代赵氏,天下万民也绝不答应!
臣一片赤诚,恳请陛下明鉴!
李纲这番肺腑之言,赵桓却置若罔闻,只是冷冷道:金人包藏祸心?朕看那柴贼才是真正的祸患!你李纲有你的天下,朕自有朕的江山!安内方能攘外!这大宋基业,朕宁可让与外邦,也绝不便宜家奴!
安内方能攘外,这大宋江山,朕就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又能如何!
宫墙之上,赵桓身着龙袍,负手而立,面色阴沉地俯视着下方的李纲,厉声呵斥。
这番话彻底暴露了赵桓的真实想法。在他看来,金国再凶悍,终究远在万里之外,是可以议和的友邦,无非多给些岁币罢了。比起赵宋从百姓身上搜刮的赋税,那些岁币不过是九牛一毛。
只要金兵退去,赵桓依旧是大宋天子,享尽人间富贵。而柴皓才是赵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若让柴皓坐大,赵家江山终将被柴氏夺走!
赵桓宁可割让疆土与金国,也不愿见柴皓壮大。为此哪怕纵容金兵肆虐,让大宋子民饱受 ,又有何妨?
百姓不过蝼蚁,要多少有多少。大宋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何曾与百姓共天下?北方贫瘠之地百姓的死活,与他赵桓何干?
宫墙下,李纲听闻这番荒唐言论,顿时心如死灰,失望至极。
自古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只顾一姓之私利,将天下苍生置于何地!
陛下不思勤政爱民,使民心归附,反倒勾结外敌,出卖百姓以保皇权!
你可知道河东河北百姓在金人铁蹄下过的是什么日子!似你这般作为,实乃昏君!是 !大宋有你这样的皇帝,岂能不亡!
李纲怒发冲冠,强忍伤痛,指着宫墙厉声痛骂。
倘若此刻在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便心中怒火中烧,表面也会维持虚心纳谏的明君风范,甚至可能褒奖李纲的刚直不阿。
即便不提千古明君唐太宗,单说本朝的宋仁宗。当年仁宗因偏宠张贵妃之父而欲徇私,被包拯拽着衣袖进谏,唾沫星子溅了满脸。即便如此,仁宗仍纳谏如流,未加罪于包拯。
可惜李纲虽如包拯般忠直,当今官家赵桓却非从善如流的仁宗!此刻听闻的痛斥,赵桓面红耳赤,拍案怒吼:大胆李纲!竟敢诅咒社稷,辱骂君父!来人!将这逆臣拖下去乱棍 ,枭首示众!诛其九族!
暴怒之下,赵桓几近癫狂。阶下吴敏、耿南仲等佞臣暗自冷笑——这李纲素来自诩忠良,今日终得报应!唯有张邦昌战战兢兢出列:陛下三思!太祖遗训不杀士大夫,李纲守城亦有微劳。若开此例,恐寒天下士子之心啊!
谋逆大罪亦不能诛?朕的威严何在!赵桓血丝贯目,再敢多言,连你一并处决!此刻什么祖宗法度,早被这位暴君抛诸脑后。
赵桓冷眼扫来,张邦昌脊背一凉,暗自腹诽这昏聩之君。
危急关头,他灵光乍现,壮着胆子进言:圣上明鉴!微臣此举实为陛下考量!
说着便俯身上前,压低声音道:即便金兵退去,觊觎龙椅者又何止柴逆?恕臣直言,南巡避祸的太上皇...
太上皇正值盛年,方才不惑!当日禅位不过权宜之计。若陛下擅杀李纲违背祖制,待太上皇回銮之时,大可借此废立...
这番话果然戳中要害。比起忠义祖训,皇位更能触动赵桓。虽非自愿登基,但既坐龙庭,岂肯轻易放手?
李纲!念在太祖遗训,姑饶死罪!即日贬谪岭南,仍为税吏!赵桓咬牙下旨。宦官们当即架起血染朝服的李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