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甲,顾名思义是以布料作为外层的护甲。然而这并非寻常布料,而是经过反复捶打加工的特制厚棉布。其内层以铆钉固定金属甲片,形成独特的防护结构。
与传统扎甲动辄需要两千余片甲叶不同,布面甲采用镶嵌工艺,仅需六百片稍大的甲片即可制成。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制作流程,更大幅缩短了工期。令人称奇的是,其防护性能丝毫不逊于扎甲,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历史上,布面甲始见于蒙元时期,至明代得到广泛运用。当时火器日渐普及,传统扎甲难以抵御火器攻击,而布面甲却展现出良好的防护效果。能防御火器的甲胄,其对抗弓箭的能力自然更为出色。
重量方面,布面甲的优势更为明显。一套完整的全身扎甲重约六十斤,无论步兵骑兵,长时间负重都会加速体力消耗。而布面甲仅重三十斤左右,重量减半却提升了防护性能,显着延长了士兵的持续作战能力。
穿戴便捷性也是布面甲的突出优点。士兵可 完成穿脱,如同日常着装般简单,完全不同于需要专人协助的扎甲。在遭遇突袭时,这种快速穿戴的特性往往能决定战局走向。
维护保养方面,布面甲同样优势显着。传统扎甲甲叶损坏时往往需要更换大片相连部件,而布面甲只需更换受损甲片并重新铆固即可,大大节省了维修成本和时间。
此外,布面甲还具有出色的保暖性能。厚实的棉布外层配合填充的棉花,能在严寒中有效保持士兵体温,避免传统铁甲在冬季带来的不适,确保部队在寒冷环境下的战斗力。
寒冬披挂冰冷的铁甲出征,未及交战便已冻得战力尽失!
史册记载,多少将士未遇敌锋,先遭酷寒摧残,冻毙伤者不计其数,整支大军未战先溃!
幽燕苦寒之地,自古冷逾中原。柴皓麾下将士得此棉甲护体,既可御凛冬之威,又能保杀伐之力。
柴皓称此布面棉甲可抵十万雄师,绝非虚言!
试想两军对垒之时,幽州士卒裹暖甲冲锋,锐气不减分毫。金兵却要忍受铁甲刺骨之寒,纵有貂裘护首,女真勇士再耐寒,也要战力锐减。
这般彼长此消,即便女真铁骑正面冲阵,怕也要吃尽苦头!
妙哉!此甲穿戴便利,单人即可披挂,重量不及铁甲之半!秦明火急火燎抢着试穿,抚摸着甲胄样品两眼放光,冬日作战既省力气又保暖,再不必咬牙硬扛铁甲冰寒!
帐中诸将皆是行家,稍加摆弄便知此甲玄机,亲身试穿后更觉精妙。
虽不合身却无碍防护。林冲套上同一套甲胄,较之魁梧的秦明显得松垮,不似扎甲需量体裁衣,尺寸不合便要害尽露。
众将轮流试甲,初时惊诧,继而狂喜——这布面甲集轻便、保暖、易穿戴、强防护于一身!
若遇恶战,猛士更可内衬锁甲,或双层棉甲加身。便是重锤利斧临头,也能硬接两三记!
金钱豹汤隆!鲁智深声若洪钟,大手拍得匠师肩膀作响,这半年闭门造车,竟炼出如此神物!
“这并非我的功劳,我只是依照主公提供的图纸照做而已!布面甲的制法全凭主公的奇思妙想,主公之才可谓神机妙算,巧夺天工!”
汤隆不敢贪功,如实禀报。
众将领闻言,对柴皓愈发敬仰,只觉得这位主公如同神明降世,无所不能!
“能成功打造出来,便是你汤隆的功劳!哪有主公与部下争功的道理?”
柴皓笑着摆手,随后对汤隆下令:“接下来调动工匠营全力赶制布面棉甲,人力、物力、财力,我全力支持你!去年八月,我们重创完颜宗望,令其损兵折将,如今又夺得金国三万匹良马,金人绝不会善罢甘休。眼下天气炎热,金人不耐酷暑,暂时不会出兵。但最迟九月,待秋凉之时,金军必会大举来犯!到那时,正是将士们需要布面甲御寒之际。所以,能造多少就造多少!”
汤隆肃然领命:“末将遵命,必当竭尽全力!”
宋代棉花虽未普及,但柴皓早已命人在领地内种植,并派遣商队从南方琼州及安南等地大量采购。许多棉花早已被制成厚棉布储备。因此,材料充足,只需汤隆这位兵器专家监督工匠将其制成合格成品即可。
接下来的数月,幽州上下在柴皓的统领下厉兵秣马,全力备战。汤隆率工匠营日夜赶制布面甲,各军将士刻苦操练战阵武艺,坚壁清野、布置防线等事务亦有条不紊地推进。
转眼九月已至。
正如柴皓所料,秋寒渐起时,金国集结三万女真铁骑与七万仆从军,共十万大军浩荡南下!
战报传来,柴皓的帅旗即刻飘扬于长城之上!
宣和五年九月底,深秋与初冬交替之际。
幽燕大地霜色凛冽,寒意肃杀。长城以北的金国境内,部分地区已飘落初雪。
此时,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亲率三万女真精锐、七万各族仆从军,自黄龙府南下,裹挟凛冽寒潮,直逼幽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