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比邻家失火,我们非但不救,反去趁火 ?更何况既已开战,就当速战速决掌控燕云,以防金人渔利。怎能束缚将士手脚,令其畏首畏尾?
这番战略确属真知灼见。辽宋百年睦邻,金国才是新兴恶邻。不与旧邻联手除新患,反助新敌灭旧邻,待金国吞辽之后,下一个目标必是宋朝!
唇亡齿寒,古训昭然。
可宋朝君臣却另有一番盘算——昔日不敢犯辽,今见辽国势弱,便兴奋如痛打落水狗般想来捡便宜。不仅北宋如此,南宋末年亦复如是。当金国后方蒙古崛起时,南宋又联蒙灭金,最终与金国同亡于蒙古铁骑之下。
自北宋至南宋,庙堂之上多是这般聪明人!
童贯正是其中翘楚:陛下已下旨北伐收复故土,种师道此言莫非暗通辽国,欲抗圣命?
种师道冷哼一声,知与此辈论理无益,索性缄口不言。
前军统制杨可世出列进言:童宣帅,种帅所言在理。将士们只知征战,若束缚其手脚,这仗如何打得?
童贯见杨可世竟敢顶撞自己,顿时怒不可遏:你竟敢扰乱军心!来人,把杨可世拖出去斩了!
仅仅因为杨可世提出异议,就被扣上动摇军心的罪名,如此荒唐之事,恐怕也只有在徽宗赵佶在位时才会发生。
童宣帅息怒,临战斩将不吉利!请宣帅暂且饶恕杨将军,让他戴罪立功。
杨可世毕竟是西军重要将领,在场众将纷纷为他求情。
童贯这才稍稍平息怒火,指着杨可世喝道:命你率前锋部队前往幽州城南白沟河,务必以劝降辽人为首要任务!若办不到,定要你好看!
杨可世默然领命,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去。
帐内的种师道望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
种师道的叹息中蕴含着无尽的忧虑与无奈。
朝廷目光短浅,偏要在这时收复燕云、背弃辽国,只会让大宋的邻国从辽国变成更强大的金国!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一旦强盛,必然会觊觎中原的富庶繁华。
可以预见,金国灭辽之后,南下攻宋将是必然之事。
然而朝中君臣却对此视而不见,只顾贪图收复燕云的虚名,全然不顾时局是否适宜。
即便局势如此,大宋尚有十余万西军精锐在此。西军擅长固守强攻,若能稳扎稳打,收复燕云并非没有可能。
但皇帝赵佶和主帅童贯却偏要在这关键时刻玩弄权术,妄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禁止前线将士与辽军交战。
这道军令简直荒谬至极!
既然决心灭辽,却又不许与辽军交战,难道真当辽人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吗?
更何况辽国曾是雄踞北方的大帝国,岂会轻易屈服?
最令种师道痛心的是,即便看清局势,他也无力改变。童贯身为北伐主帅,深受皇帝宠信。
此刻童贯甚至已在盘算如何上书弹劾种师道私通辽国。
像种师道这样经验丰富、忠心耿耿的老将不得重用,反而让童贯这等贪功好利、谄上欺下的宦官执掌兵权,此次北伐又能有多少胜算?
走出中军大帐后,种师道遇见了紧随其后的西军大将王禀。
王禀似乎有话要说,种师道却摆了摆手:童宣帅刚愎自用,一心只想取悦圣上。我们只能叮嘱将士们提高警惕,但愿上天庇佑大宋,护佑我西军!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