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设密谍营,时迁、段景住为正副指挥;工匠营,汤隆为指挥;炮营,凌振为指挥;参军署,公孙胜、朱武为参军事。其余诸将,依职任副将或营指挥。”
被点名的将领肃然领命,未被任命的也心服口服。柴皓的安排既考量才能,也兼顾功劳,王进、史文恭等最早追随他的将领,因战功卓着,分任铁骑军、控鹤军厢主将。
林冲、武松、鲁智深、阮氏三雄以及秦明、杨志、史进等人,在归顺朝廷之际,率先投奔柴皓麾下,皆是各自军种中的翘楚。
阮氏三雄尤为显赫,三人各统领一厢水师,执掌水军大半兵权,威势无双。
这般安排无人异议,只因阮氏兄弟战功赫赫,更是柴皓起兵时的元老。
至于李俊与童氏兄弟,先随宋江归降,后又重返梁山,仍得柴皓重用,担任一厢主副将,已是意外之喜,唯有竭诚效命以报知遇之恩。
柴皓从未担忧阮氏兄弟权势过盛,更无意玩弄权术制衡。
一来他胸有成竹,自有威势镇服诸将;二来阮氏兄弟忠义可信;三则日后麾下兵马必将扩充,若得天下,禁军编制何止百厢?届时兵权分散,无人能独揽大权。
何况眼下梁山仅三万余人,若此时便勾心斗角,岂是雄主所为?
梁山军制改革就此尘埃落定。
随后数日,各军按兵种重新整编:步军人数最众,马军、水军次之。虽未满员,但建制已成,只待日后壮大。
梁山声势日盛,旧部陆续自汴梁招安大营或故土归来,亦有豪杰慕柴皓威名前来投效。兵力渐增,操练不懈,终成劲旅。
这日柴皓正在校场观兵,朱贵忽引百余乡老登山禀报:“主公,此乃济州、青州等地百姓代表,特来缴纳今夏税粮。”
柴皓愕然:“赋税?孤何时下令征税?”
他面色一沉:“莫非有人假传军令,鱼肉乡里?若查实定严惩不贷!”
众乡老连忙叩首:“柴王明鉴!往年官府横征暴敛,括田所更夺我田产,幸得柴王大破官军,狗官皆逃回汴梁。如今州县税吏俱不敢出城,乡亲们自愿纳粮以报大恩!”
柴皓乃我等黎民救星,故而众人决议,将本该缴纳官府的税赋,尽数献与柴王。
愿助柴王练兵秣马,护佑乡里!一位银发老丈拄杖出列,声音颤抖地说道。
柴皓闻言恍然,嘴角泛起笑意。
自梁山军威震四方,周遭州县官兵皆龟缩城内,再不敢下乡催科。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皆感念柴皓恩德,自愿奉其为王,甘为治下之民!
此情此景,足见柴皓在京东诸州深得民心——不扰黎庶,屡破官军,百姓箪食壶浆以迎。
而赵宋朝廷,早已尽失人心......
望着前来献税的父老乡亲,柴皓真切感受到了何为民心所向。
梁山上下虽厉兵秣马,却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今民众竟主动输粮纳赋,争相归附!
那些食君禄的士大夫,或许会愚忠殉国。但天下苍生的眼睛,最是雪亮。
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谁便是他们的君王!
此刻柴皓虽未登高台,但因万千百姓俯首跪拜,放眼望去尽是低垂的脊梁。
他终于明白王权真谛——不在身居高位,而在万民自愿屈膝!
民心所向处,纵不称帝亦是天下共主;众叛亲离时,虽居龙椅终成孤家寡人。
这令柴皓心生顿悟:纵有雄师百万、谋士如云,若不得百姓拥护,江山终是沙上楼阁。
赵宋与士大夫共治,却纵容豪强兼并,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方腊、王庆之徒所以能一呼百应,皆因百姓已无活路。
若非金蒙强敌压境,这大宋怕早亡于民变!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