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捋须而言,意在李师师面前彰显威仪。
听闻此言,李师师暗自宽心。只要朝廷不立即全力围剿柴皓便好。
赵佶正欲听李师师抚琴,忽有内侍急报:陛下,城外宋江招安军中,有小卒作乱,杀了犒军李虞侯!
大胆!
这些梁山草寇,果然贼心不死!
朕念及柴皓桀骜,特施恩于宋江等人。
赐每人美酒一坛,肉一斤,许其随童贯北伐立功。
竟敢在朕眼皮底下杀害朝廷命官!
李师师阁中,赵佶拍案而起。
先是柴皓抗旨杀官,大败二十万官军。
如今招安兵马又杀朝廷使者。
赵佶怒不可遏。
他却不知,李虞侯克扣犒赏,酒肉皆减半。
小校何成理论,反被辱骂贼性不改。
这才怒杀 。
纵使赵佶知晓,为维护朝廷威严,也必杀何成。
传旨宋江,立斩凶徒示众!
若敢包庇,连他首级一并取下!
赵佶拂袖而去,亲往城头监刑。
......
汴梁城东,商队缓行。
白衣白马,俊逸非凡。
正是威震京畿的梁山之主柴皓。
林冲、王进等五将率百名羽林军,乔装随行。
公孙胜扮道长,武松鲁智深仍作僧侣打扮。
阮氏兄弟率水军扮作船夫。
史进等人化整为零,潜行入城。
此番柴皓亲率二十头领、两千精锐下山。
柴皓此次下山并非一时兴起。
自上次大败刘延庆,已过去半月有余。
柴皓率众将前往汴梁,首要之事便是探查朝廷动向,以便在与官军的对抗中抢占先机。其次,他想看看卢俊义等受招安的旧部近况如何——在柴皓眼中,这些梁山兄弟不过是暂借朝廷之名,终有一日仍会重归自己麾下。
而第三件事,则是为了带走李师师。
柴皓并非不解风情之人,上回见到这位名动天下的花魁时,他早已察觉李师师对自己暗藏情愫。只是当时时机未到,他亦不愿因儿女私情误了雄心壮志,故而未曾回应。
如今梁山根基稳固,又携大败二十万官军之威,正是带走李师师的最佳时机。
莫说抢走一个李师师,即便再闹一次汴梁城,又有何妨?
短期内,大宋君臣已无力对梁山用兵。
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敢再战!
梁山于朝廷而言,犹如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即便倾举国之力攻下,也不过夺回一片贫瘠水泊;若攻不下,反倒损兵折将,颜面尽失。
与其如此,不如调转兵锋南下征讨方腊,收复江南富庶之地,或挥师北上伐辽,夺回燕云十六州。无论哪条路,都比啃梁山这块硬骨头划算得多。
正因如此,柴皓如今逍遥自在——朝廷奈何不了他,他却能随心所欲,肆意行事!
“多年未见,汴梁城依旧繁华壮丽,可对我林冲而言,早已物是人非!”
望着远处巍峨的汴梁城,林冲不禁慨叹。
当年遭高俅陷害,他被发配沧州,本以为期满便可归来与家人团聚,却未料命运弄人,家破人亡,最终逼上梁山。若非柴皓,他此生恐怕再无机会重返汴梁。
凝视着这座承载半生记忆的城池,林冲眼中燃起炽热光芒:“如此锦绣江山,岂能由昏君奸臣把持?汴梁的繁华,天下的山河,都该归于主公!”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满怀激荡。
只要柴皓夺得天下,林冲便能堂堂正正重返汴梁,以开国功臣之姿荣归故里,更让亡妻得到应有的追封!
柴皓闻言朗声笑道:“好!只要兄弟们同心协力,这万里河山,终将由我等主宰!”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