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蜻必胜!”
“大蜻必胜!”
刹那间,渡口上下呼声如潮,声浪冲天,仿佛要撕裂云霄。
十余里的海面随之震荡,波涛翻涌,浪花狠狠拍打岸边礁石。
“大蜻必胜!”
张昭、荀攸、赵毅等人齐声应和,啸音穿空。
战事难免流血,将士舍命拼杀,正是大蜻不倒的根基,也是他们咬牙挺回故土的信念所在。
“不负所托。”
“大蜻必胜。”
鲁肃双目含泪,低声自语,嗓音微颤。
在夷州苦守,在交州鏖战,每当力竭将溃之时,
他们总会遥望大蜻方向,一遍遍呼喊:
“大蜻必胜!主公必胜!”
也有士卒临终前紧握他的手,请他带回一封家书,或是一抔故乡的土。
这一年,他见过太多残肢断刃,听过太多哭声断肠。
可他终究完成了王炅交付的使命,也为大蜻铺下了未来的路基。
“请——”
张昭躬身侧立,高声道:“主公在大蜻等你们归来,等你们饮罢庆功酒,歇息三日,再凯旋入城!”
“请——”
荀攸、赵毅等人纷纷垂首让道。
“哈哈!”
鲁肃放声大笑,昂然迈步,直向军营而去。
黄忠、甘宁、廖化、潘璋、徐盛各自率领部属,列队前行。
这是他们用性命换来的荣光。
既然张昭、荀攸这般重臣亲自迎候引路,
若再推辞谦让,便是对逝去同袍的辜负,更是对大蜻恩义的轻慢。
“马德衡!”
赵毅忽然伸手,拽住人群中一个衣衫褴褛、满身风尘的身影,脸色骤沉:“主公命你督造指海舰,你为何披甲执刃?”
“这……”
马钧嘴角抽动,一时语塞。
赵毅目光扫过那些眼神凌厉、满脸征尘的公输学子,心头愈发沉重。
身为司天监监正,他知晓朝廷每一寸机密,更明白王炅对这群人寄予何等厚望。
出海时近百名才俊同行,如今归者竟不足六十。
“监正大人。”
李误苦笑拱手:“我等既为先锋,自当前行破敌。
疆场无情,军令难拘,若不下手,死的便是我们。”
“胡闹!”
赵毅怒喝:“你们是公输学府的栋梁,十年育才,耗尽心血,难道就为上阵厮杀?”
“赵毅。”
荀攸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肩头,低声道:“让他们去吧。
未曾亲历刀锋,如何造得出护得住将士性命的利器?”
“多谢先生!”
四周狼狈不堪的学子纷纷抱拳致礼。
“去吧。”
荀攸挥手一笑。
“喏!”
众人齐声应命,随即奔向军营。
途中笑声不断,与老兵勾肩搭背,谈笑打闹,浑然一体。
荀攸望着那远去的背影,淡淡笑道:“出海时,将士敬他们是读书人;今日归来,却视之为生死兄弟。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扎根大蜻,撑起江山。”
赵毅摇头苦笑:“先生,我是心疼啊……”
“无妨。”
荀攸轻叹一声,目光悠远。
那一夜,漫长而复杂。
篝火映照着醉颜,也照亮了无声滑落的泪水;
喧闹中夹杂哽咽,欢宴里藏着别离。
次日日上三竿,营中鼾声依旧此起彼伏。
无人喧哗,只有一锅锅热饭反复温着,生怕惊扰这些九死一生归来的英雄。
三日后,大军启程返城。
同日,大蜻辑报传遍各郡。
头版以王炅亲笔撰文开篇——《献捷:大蜻战旗为引,召我英烈魂兮归来》。
于是大军所经之处,凡乡镇县城,百姓皆扶老携幼而出,跪拜相迎,呼声震野。
有人泣不成声,有人焚香祭酒。
他们曾送儿郎、夫君、父亲踏上征途。
今朝大胜,有人归来,有人永眠异乡。
虽不见其身,但十月十日,大蜻城外英烈碑前,将以战旗为信,招魂归故里。
九月二十,大军凯旋至大蜻。
当日,军议司与兵部协同调度,清点遗书、封存坟土陶罐,按籍贯分发至各郡各县……
大捷之喜,裹挟着深沉哀思而来。
然而逝者已矣,生者仍需前行。
伤员正在医治,残障将士由兵部登记造册,随后安排至工部作坊、吏部、刑部衙门担任闲职。
他们为大蜻流血,大蜻便养他们终生——这是铁一般的规矩。
数日后,
大蜻府,正堂之上。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