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可胜否?”
曹操心头一窒。
“主公。”荀彧起身拱手,神情肃然,“王政南文中指出,此战未必分出胜负,却极可能波及西凉,扰动初定之徐州。
他言此战充满危局、劳顿、变数与意外。
因此我以为——大战或将就在今年爆发!”
“你说下去。”曹操神色凝重。
“所谓危局,乃我兵力不足;”
“所谓劳顿,乃我新定徐州,耗时数月,元气未复;”
“所谓变数,乃我虽或能胜,然伤亡必重,根基动摇;”
“所谓意外,譬如刘备等人赴冀州游说,或于某处搅乱战局,致使烽火提前燃起,或又延后数月。”
荀彧字字恳切,将辑报之精髓析解得淋漓尽致。
“嘶——”满堂文武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文若……”曹操久久不语,眼中风云骤起。
曹操负手而立,轻笑道:“你眼下是依着我们的立场来看这篇文赋,可若换作冀州之人来读,又当如何?”
“结果依旧如此。”
荀彧躬身答道:“冀州虽经连年兵燹,然北地四州较之中原更为富庶。
正因如此,此战必须筹谋周全,不可轻动。”
“嗯。”
曹操目光微凝,缓缓道:“你的意思,可是断定这一仗,必在今年开打?”
“正是。”
荀彧垂首应声。
曹操眸中掠过一丝不悦,沉声道:“仲德、奉孝、长文,你们以为如何?”
“我等附议。”
程昱与郭嘉齐声应和。
此时,初入司空府的陈群起身进言:“主公,属下以为,我们长久以来皆被大蜻辑报所引,始终顺着王政南的布局去揣度天下大势。
倘若跳出这份辑报之外,或许方能真正看清时局!”
“什么?”
满堂皆惊。
翻阅辑报,早已成为众人日常。
借大蜻之眼洞察天下,更是司空府文武每日必行之事。
自许昌迎天子以来,王政南屡以辑报为刃,与朝廷争锋于无形,众人习以为常,未曾察觉其中深意。
如今陈群一语道破,曹操与诸将才猛然醒悟。
“大蜻……”
曹操眼中闪过一抹震动。
“主公。”
陈群正色道:“请试想,若世间从未有过大蜻,亦无王政南此人,这天下格局又将如何演变?”
“此话何解?”
曹操眉头紧锁。
“若无大蜻,孙策独据江东——袁术称帝之时,必与其反目,我军便可顺势取淮南。”
“若无大蜻,江东恐陷内乱,难以迅速统一。”
“若无大蜻,徐州之事或早已了结,不至于拖延至今。”
“甚至,我军与冀州之战或已开启,黄河之畔早燃烽火。”
“可见,一旦挣脱大蜻之影,不受其牵制,则主动尽归我方,何须仰其鼻息?”
“不仅是你我,民间百姓亦被辑报左右。”
“难道主公未曾察觉?天子之威,正悄然消退。”
“难道诸位未曾留意?平日论事,开口便是‘大蜻’,或是‘王政南’,竟再难听闻‘朝廷’‘天子’之名。”
“大蜻辑报,实已斩断汉室与天下之联结,使江山如无主孤舟。”
“这些手段,早在大蜻显学中已有端倪。
王政南以无人能及的仁政收拢民心,又以各路势力之名,悄然取代朝廷之位。”
“此人运筹天下,谋略深远,古今罕见!”
陈群言辞恳切,字字如锤,将大蜻辑报之影响剖得淋漓尽致。
“咕——”
喉头滚动之声,在寂静的大堂中格外清晰。
曹操、曹仁、夏侯渊等人无不脊背生寒。
自大蜻显学初现,他们总觉自己高估了对手。
可听陈群一席话,方知——原来,他们一直低估了那远在江南的身影。
回首再望,仿佛面对的不再是一支割据之军,也不是某个诸侯,而是凌驾时代之上,拨弄风云、俯视苍生的巨影。
“跳得出去吗?”
郭嘉忽然打破沉默,语气带着几分自嘲:“大蜻已是天下不可分割之势,更是南方最强藩镇。
你这番言论,未免危言耸听。
难道闭目不看辑报,就能无视大蜻的存在?”
“奉孝!”
陈群面色微变。
“陈长文。”
郭嘉神色渐冷,淡淡道:“你说了这许多,无非是想劝主公禁绝辑报流传,却故意绕开眼下与冀州的对峙。
我敢断言,不出一月,袁本初必将挥军南下,此战势必牵动西凉,波及初平治下的徐州!”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