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趟淮南之行,哪怕不愿,也势在必行。
至少要探一探对方深浅,摸清底细。
次日清晨,孙策自平舆启程。
此行未调大军,亦无猛将随行,仅带十余名亲兵,扮作寻常护卫,悄然奔赴下蔡。
就在他离开平舆的同时,军事密探已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往许昌。
吴景遇害,凶徒逃入淮南;汝南使节被杖责驱逐;如今孙策竟亲自前往讨说法……种种迹象透露出不同寻常的气息。
稍有不慎,便可能点燃司空府与大蜻之间的战火,校事官不敢怠慢,层层上报,严阵以待。
七月中旬,消息终于传至许昌。
此时,司空府正议事于厅堂。
各路文书依次呈报,文武分列左右,有条不紊地处理军政要务。
“文若?”
曹操目光落在左侧首位,声音低沉。
自春狩围猎之后,荀彧便心绪不宁,奏对时常显恍惚。
“主公。”
荀彧回过神来,起身拱手:“元常自长安传来急信,已说服段煨归顺,并剿灭数股割据势力。
李傕败走西凉,为其部将梁兴、张横所斩;郭汜亦为麾下武将伍习所杀。”
“西凉局势如何?”
曹操眼中精光闪动。
“已然安定。”
荀彧垂首道:“元常以书信劝降各方,晓以利害。
不出数日,马腾、韩遂当遣子入朝为质。”
“好!”
“哈哈!”
曹操抚须大笑,满面欣慰。
“三辅本为朝廷根本,长安更是旧都所在。”
他语气渐沉,“可连年旱灾,加上西凉军肆虐,千里荒芜,不见人烟。
草根树皮尽被掘食,百姓易子而炊。
饥兵甚者,屠民为脯,充作军粮。
偌大帝京,尸骨遍野,哀嚎不绝。”
“元常入城时,仅余数十户残民,多已神志不清,状若疯癫……实乃人间炼狱!”荀彧语带悲怆,眼底尽是凄凉。
“才几十户?”
曹仁、夏侯渊、朱灵等人无不骇然变色。
曹操笑意顿收,神情复杂:“这是乱世,我们救得兖州,却救不了整个关中。
眼下唯有施以仁政,逐步安抚,再迁徙西凉、兖州之民充实司隶。”
“主公。”
荀彧抬眼,恳切道:“今长安既定,不如还都旧京,借帝都之名重振三辅,亦可安天下之心。”
“还都?”
曹操眉头微皱。
堂中文武皆露出异样神色,彼此交换眼神。
伏完、董承之流提还都尚可理解,可出自司空府幕僚之口,未免太过敏感!
“还都长安。”
荀彧再度躬身,“此举可聚民心,兴废土。”
“文若。”
曹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意:“你也说了,三辅如今十室九空,迁民需时,安民更需岁月。
此事不必再议。”
“喏。”
荀彧低头应命,眼中难掩失落。
“主公。”
程昱起身进言:“徐州目前看似平静,但据细作回报,下邳陈氏与吕布素有嫌隙。
是否可暗中联络,待日后攻徐之时,以为内助?”
“此事……”
曹操正欲开口。
忽有一名校事官手持密函,踉跄闯入大堂,喘息道:“主公!汝南出事了!”
“汝南?”
满堂骤然变色。
“刷——”
郭嘉一把夺过密报,匆匆浏览,瞳孔陡缩:“吴景死了!凶手逃往淮南,孙策已亲自赴寿春索人!”
“吴景竟遭毒手?”
诸将面面相觑,惊疑不定。
孙策舅父,竟这般无声无息地丧命?
“奉孝!”
曹操脸色阴沉如铁,冷声道:“此事究竟是大蜻所为,还是另有内情?孙伯符身为镇东将军、豫州牧,怎能擅自离开驻地,轻举妄动!”
“主公。”
郭嘉看完密信,面色沉重,低声道:“汝南百姓偷偷渡淮南下,吴景镇守下蔡,竟下令拦截,不但鞭打羞辱这些流民,还强征他们修造船只。
短短两月,便有上千人活活累死或被鞭挞致死,这才激起了平舆陈到的愤而起兵!”
“此人可恨!”
“实乃无谋之徒!”
曹操双目含霜,怒极而斥。
郭嘉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前些时日,孙策曾派一名小吏前往太史慈处索要陈到,结果反被杖责逐出府门。
因此他才亲自赶往寿春。”
“太过鲁莽了。”
程昱揉了揉疲惫的眉心,叹息道:“大蜻是何等势力,岂容他人如此挑衅?更何况太史慈乃两郡都督,孙策竟只遣一小吏前去交涉,这根本就是对大蜻的轻慢!太史慈没当场斩了那使者,已算得上克制至极!”
“仲德。”
曹操目光凝重,声音低沉:“你速速快马加鞭赶往淮南。
这件事看似不大,却极易酿成大祸。
若处置不当,极可能引发大蜻与司空府之间的全面冲突——我料王政南早已渡江抵达寿春!”
“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