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日渐完备,司业初立,气象焕然一新。
自大蜻城起,这股文教之风如潮水般涌向江东四郡,掀起层层波澜。
《大蜻显学》一经颁行,便如利剑出鞘,直指人心。
它悄然抹去百姓心中对汉室残存的眷恋,转而将忠诚与归属,深深植入这片新兴疆土。
短短两月之间,大蜻商会已遍布天下。
从竹简经籍到粮秣布匹,再到《显学》的广泛流传,所到之处无不激起轩然大波。
建安十四年,四月中旬。
宋忠等人悄然辞别刘表,离开襄阳。
荆襄学宫尚未落成,根基未稳,却已轰然倾塌。
州牧府内,群臣默然,愁云密布。
刘表端坐主位,眉宇间透出几分阴郁。
“主公。”
蔡瑁皱眉开口,“那学宫本就未成,民间也未传开,如今人已离去,不必再为此烦忧了。”
“正是。”
张允随即附和。
刘表茫然抬头,喃喃道:“怎会说走就走?”
“主公。”
蒯良迟疑片刻,终于开口,“近日府中有些仆役私下议论,我未敢轻信,故未曾禀报……”
“说。”
刘表心头一紧。
蒯良深吸一口气,低声道:“听闻庞士元已在大蜻学府求学。
数月前,庞德公借探亲之名赴江东,同行三人,唯有黄承彦返归襄阳。
至于庞德公与司马德操,据传已在大蜻执掌教席。”
“大蜻学府?”
“司马德操与庞德公竟在那里授学?”
刘表脸色骤变,声音陡然拔高:“司马德操自颍川来投,我待之以宾礼,他竟背我而去,投入王炅门下?”
蒯良低声道:“消息尚未经核实,不敢妄断。”
“召黄承彦!”
刘表眼神阴冷,语气不容置疑。
荆襄学宫,是他笼络士族、收揽人心的根本所在。
如今宋忠等硕儒尽皆东去,荆州士林势必凋零。
人才之争,虽无刀光血影,却比战场更见生死。
若真是大蜻所为,他也并不意外。
赤壁更名大蜻之后,王炅求贤若渴,觊觎荆州才俊,实属必然。
不多时,黄承彦匆匆入府。
蒯良、蔡瑁等人纷纷起身见礼。
“州牧。”
“诸位大人。”
黄承彦拱手作揖。
刘表强压心绪,语气尽量平缓:“承彦,你我相交已久,不必多礼。
听说你数月前曾随尚长前往江东,探望庞士元?”
“确有此事。”
黄承彦坦然承认。
此事早已无法隐瞒,早晚会被知晓。
“咔——”
刘表手中简牍被捏得断裂,声音森然:“昨日宋忠等人不告而别,去向不明。
此事,是否与庞德公、司马德操有关?”
黄承彦瞳孔微缩,叹息道:“州牧明鉴,恐怕……确有牵连。”
“果真如此?”
刘表怒极,将残简掷于堂中。
“州牧。”
黄承彦无奈道:“大蜻学府占地千亩,设六院分科,汇聚江东学子近二十万。
其书库藏书数万卷,远超常人想象。
宋忠等人前去观览,乃至留驻讲学,也在情理之中。”
“什么?”
刘表猛地站起,满脸震惊。
“竟有此事?”
蒯良、蒯越等人亦是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在这个典籍难求、片纸珍贵的年代,如此规模的藏书,唯有昔日鸿都门学可堪比拟。
“州牧。”
黄承彦从怀中取出一册《大蜻显学》,递上前去,“此书我曾在大蜻翻阅,书中所载,较坊间流传者更为详尽。
如今已通行天下,市井皆可见之。”
“显学?”
蒯良接过翻看。
一页页读来,只觉字字如刀,句句穿心。
那厚厚一册,仿佛化作千钧重锤,砸在胸膛之上,令人颤栗难言。
众人纷纷开口询问。
蒯良双手捧书,恭敬地呈至主座前,声音沙哑:“此乃乱世之书,必须立即封禁。
否则天下读书人皆将心向江东,黎民百姓亦会以大蜻为归依。”
“大蜻显学?”
“王政南竟敢如此放肆!”
刘表翻动书页,双目通红,神情几近失控。
“主公!”
蒯良急忙高声提醒。
“刺啦——”
书册被狠狠撕碎,刘表冷声怒斥:“他在动摇国本!他想将四百年汉室从百姓心中连根拔起,更妄图让治下万民转而期盼大蜻的统治!”
“轰隆!”
仿佛天际炸雷。
荆州文武百官顿时僵立当场。
虽未细读其文,却已听出其中杀机。
一旦此书流传民间,不需刀兵压境,荆州百姓便会自发抗拒州牧府的号令。
“主公。”
蒯良再度进言,“此书绝不可传。”
“岂有此理!”
“简直是胆大包天!”
刘表在堂上疾步来回,怒不可遏:“子柔,你即刻调兵三千,搜捕城中所有与大蜻商会往来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