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鲁肃略作思索,回禀道:“确实不下数千。
但多数孤儿皆由叔伯等亲族收养,待其成年可劳作时,再议分产立户。”
“听见了吗?”
王炅目光含笑,望向陆逊。
陆逊仍不退让:“人均仅得一亩良田,难以果腹!”
鲁肃神色一凝,沉声道:“初分之时,人均一亩为基,后续尚有二次分配,逐步实现均衡。
眼下豫章、丹阳两郡,百姓人均已有六亩以上,且新开垦之地,五年内免征粮税。
小公子怕是尚未等到第二轮分田便动身来此了吧?”
“……”
陆逊一时语塞。
自户籍登记完毕,他便急急带着陆绩奔赴大蜻城,哪里等得到后续分田?
“将军!”
陆绩突然出声,“族中产业,皆祖辈辛苦积攒而来,怎能轻易分予他人!”
“正是!”
陆逊立即附和。
王炅轻笑两声,十指交叠,俯视二人:“那你们说说,天下为何动荡不安?”
两人默然无言。
“只为一个利字。”
王炅整了整衣襟,语气平静却锋利:“士族与朝廷争权,豪强与黎民夺利。
天下之利,半出田亩。
故而权贵兼并土地,百姓无立锥之地,只得沦为佃农、门客。
你们敢说,陆氏从未占过他人田产吗?”
“……”
陆逊与陆绩喉头滚动,一句话也说不出。
他们不敢否认,也不敢辩解。
“今日肯见你们,”王炅叩了叩案几,声音低沉,“是因为你们年纪尚小,不懂世事。
若换成年长之辈如此冒犯,早已不得活着走出这府门!”
“将军!”
陆逊咬牙抬头:“今日您能重分田地,瓦解豪族。
可将来为您打天下、建功业的文臣武将,日后就不会变成今日的豪强,再去侵占田产、压迫百姓吗?”
鲁肃闻言,缓缓抬眼,望向主位上的王炅。
建功立业者,必得封赏田宅。
至于日后是否会出现兼并之患,大蜻真能确保不蹈覆辙吗?
“当初创立赤壁军时,”
“我曾对五百少年说过,要为赤壁军的崛起而读书!”
“从今往后,你们这些大蜻治下的子弟,更应为大蜻的前程而奋发苦读!”
“我们是开路之人,可大蜻的将来,终究掌握在你们手中。
若不愿见基业毁于庸碌之辈,便该挺身而出,让大蜻日益强盛,而不是站在这里质问我。”
王炅起身走到陆逊跟前,轻拍他的肩头。
“我……”
陆逊低头不语,面露惭色。
“罢了。”
王炅挥了挥手,回到主位,朗声道:“今后大蜻将在各郡各县广设学堂,兴办书院。
才学出众者,可入大蜻最高学府深造。
有朝一日,我希望能在那殿堂之中,看见你们的身影!”
“谨遵教诲。”
陆逊、陆绩拱手躬身,齐声应诺。
少年发问之事,不过一天,便传遍城中街巷。
百姓议论纷纷,士人将校亦各有感触。
然而王炅那句“为大蜻的未来而读书”“努力使大蜻变得更好”,却点燃无数人家孩童心中的热血,攥紧拳头,立志向学。
十月中旬,会稽战火骤起。
短短数日,上虞、余姚接连失守。
郡府山阴被围,王朗率千余将士死守孤城。
山阴城东一处院落。
张昭身穿粗布衣衫,望着眼前来客。
“子布先生。”
赵毅微微拱手,语气平静:“我乃大蜻司天监监正,赵毅。”
“大蜻治下?”
张昭眼神微动,心中已然明了——在赵毅眼中,江东早已不是汉室疆土!
“正是。”
赵毅点头确认。
张昭苦笑一声:“太守尚在城中调度防务,王政南麾下的官员将领已登门相访,实在难说这山阴还能撑几日。”
……
“守不住。”
赵毅答得干脆果断。
张昭沉吟片刻,神色复杂:“你寻上门来,莫非有人举荐?”
赵毅颔首,声音低沉:“吏部右侍郎乔蕤,称先生有安邦定国之才,可任六部要职。
主公因此遣我亲来相见。”
“是他?”
张昭眉头微挑,疑问道:“只是见上一面?”
赵毅手按刀柄,道:“主公有令:若先生能劝王朗归降,便可接任吏部右侍郎,乔蕤则调任工部左侍郎。”
“有趣。”
张昭忽然一笑,“以左为尊,右职稍次,此乃论功行赏之意,不错。”
“确实如此。”
赵毅心头一震,未料此人一眼看穿官制核心。
“侍郎……”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