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目光如刃,冷声道:“立即传信寿春,请袁术速发大军前来。
他们只需镇守丹阳,供给粮草,并替我们牵制赤壁军即可!”
“主公!”
众人欲再劝阻。
孙策仰头一笑,带着几分讥讽:“你们忘了?今日的我们,明日也可能成为别人的袁术。
等我们扫平刘繇,调转兵锋,他们的处境,也会和我们现在一样进退维谷。”
“主公英明!”
刹那间,众人豁然开朗。
“立刻发信。”
孙策果断下令。
“是!”
吴景躬身领命。
“袁术……”
“淮南之兵……”
周瑜凝望着宛陵方向,目光深远。
眼下困局难解,只能引外力破局。
此刻他唯一期盼的,便是袁术派出的将领真能挡住赤壁军,为自己争取到击溃刘繇的一线时机。
否则,便只能暂避锋芒,退回淮南,继续寄人篱下!
六月。
丹阳杀气弥漫。
秣陵、丹阳、宛陵三地皆已整军待发。
三方势力暗流涌动,静候战机——一个足以吞并另二者的机会。
淮南。
寿春州牧府内。
袁术召集文武议事。
孙策在江东驻军求援之事非同小可,关乎其是否能染指江东大局。
“诸位。”
袁术扬起手中书信,沉声道:“孙伯符已在丹阳立营,但赤壁军已占宛陵以南半郡,故遣使请兵支援。”
“赤壁军……”
众臣眉头紧锁。
这一年,南方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王政南。
据豫章,败孙策,破荆州,逼刘表议和。
众人皆知那支军队之强,也清楚孙策此刻处境极为险恶。
“主公。”
袁胤上前说道:“孙策此人桀骜难驯,吴景、孙贲与其结为一体,此次求援,不过是要借我军之力替他解围罢了。”
“所言极是。”
张勋随即附和。
陈纪却微微一笑:“纵然如此,一旦渡江,局势岂由孙伯符一人掌控?他再强势,终究需仰仗我军支援。
待江东平定,谁主沉浮,尚未可知。”
“有理。”
有人点头称是。
“主公。”
陈纪再度开口:“赤壁军与我早有嫌隙。
当初主公征召乔蕤为将,此人竟背弃而去,投效敌营,如今执掌豫章要务。
此辱若不雪,天下诸侯必讥笑主公连贼寇都笼络不住。”
“唰——”
众人神色微变。
袁氏乃四世三公之家。
袁术身为嫡系,最重颜面。
陈纪以乔蕤之叛激怒其心,挑起与赤壁军的仇恨,可谓诛心之言。
“呵。”
袁术冷冷扫了陈纪一眼,冷笑:“乔蕤自取其祸,不必多提。
但出兵江东,势在必行。
莫再献些自作聪明之语。”
“末将知罪。”
陈纪心头一凛,连忙低头行礼。
“啪!”
袁术将书信掷于案上,语气淡漠:“孙伯符说得明白,只需我军驻守丹阳大营,供其粮草,为他争取击破刘繇的时间便可。
诸位以为如何?”
“其心可诛。”
袁胤再次进言:“主公,真正棘手的乃是王政南!”
“此言有理。”
众人纷纷应和。
袁术抬手冷笑:“纵是心腹之患又能如何?攻城之战向来惨烈,孙策既想打秣陵,那就让他去打好了。”
“遵命。”
众人只得领命,心中却颇感无奈。
袁术目光一凛,下令道:“袁胤,我举荐你为丹阳太守,即刻率万人渡江。
你只管镇守大营,绝不能让孙伯符有机可乘。”
“得令。”
袁胤起身肃然领命,随即问道:“周尚当如何处置?”
“召他回寿春。”
袁术眼神骤冷。
孙策的势力,已渐渐脱离掌控。
吴景、孙贲早已偏向其侧,再加上周尚归附,短短时日便坐大至此,若再不加以遏制,必成大患。
……
十日后。
袁胤率军进入江东。
消息一经传出,顿时震动四方。
无论是刘繇、刘晔,还是王炅,皆震惊不已——谁能想到,孙策竟会引袁术兵马入江左?
此举岂止是养虎遗患,简直如同亲手将猛兽迎入门中。
丹阳军营。
中军帐内。
袁胤毫不客气地坐上主位。
孙策与诸将纵有不满,也只能分列两侧。
眼下他们名义上仍属袁术部下,而袁胤已被表为太守,此举本就是立威之举。
便是黄盖这等粗豪之人,也看得清楚明白。
“周尚。”
袁胤语气平淡,“主公召你前往寿春。
你在江东之事功不可没,自然不会薄待于你,即刻启程吧。”
“是。”
周尚低头应声,内心却如刀割。
太守之职就此被夺,袁术又能赏些什么,弥补这份失位之痛?
早知今日,当初又怎会被周瑜劝动,助孙策渡江而来?
“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