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摇头:“无妨。
不过是旧友叙话。
若鲁子敬胆敢伤他分毫,我必血洗其宗族。”
“喏。”
程普肃然领命。
孙策望向地图一侧,凝声道:“丹阳地处要冲,如今我军夹在赤壁军与樊能之间。
公瑾此行宛陵,将决定我们接下来先对谁动手。”
“喏!”
众人齐声应诺。
五月将尽,
宛陵已被赤壁军彻底整肃。
从军备布防到地方政务,尽数换新。
吏部派来的官员照搬豫章良政,迅速赢得民心;凡有士族敢持异议、举兵反抗者,皆被大军剿灭。
城中,县丞府内。
鲁肃正翻阅着前线密报。
廖化站在一旁禀道:“先生,子义率第三军团出征以来,连破十八寨,费栈、金奇、毛甘三位山越首领尽数授首,其部众归降,百姓也开始向宛陵迁移。”
“哦?”
鲁肃合上文书,问道:“现下到了何处?”
“已至泾县一带。”
廖化答道,“当地山中尚有山越残部,首领祖郎,人称‘泾县大帅’,也是盘踞山区最后一股势力。”
“有意思。”
鲁肃眸光微闪,难掩惊讶。
太史慈之勇,远超预料。
山越盘踞江东群山十余年,为患一方,竟被太史慈在短短时日内扫平丹阳之患。
“子义……”
“果然不负‘万人敌’之名。”
廖化语气深沉道:“主公让他自行招募士卒,粮饷也得自己筹措,正因如此,第三军团人人拼死用命,声威传遍山越各部。
他一路收降的兵卒已逾一万五千,随行百姓更是数以万计,每至一处寨垒,敌众往往望风而降。”
“啪——”
鲁肃将密信重重拍在案上,冷声道:“第三军兵力必须裁减。
一万人可成精锐,若再扩张,调度必将迟滞。
你即刻命李璧带兵前往泾县,接应第三军团回防!”
“得令。”
廖化抱拳领命。
“先生。”
黄忠此时步入厅中。
鲁肃抬眼:“汉升将军,你不是正在巡视城防?”
“正是。”黄忠神色微异,双手递上一张名帖,“城外有人送来此物,自称是您的故交,恳请先生出城一见。”
“公瑾?”
鲁肃接过名帖,神情复杂。
“周瑜……”廖化眉头一皱,低声嘀咕。
鲁肃、周瑜、孙策,还有那场赤壁旧事,恩怨纠葛,早已难分是非。
“先生。”黄忠继续道,“周公瑾仅带两名随从,在城外五百步设下席位,焚香抚琴,毫无戒备之意。”
“他还是这般。”
“胆识过人。”
鲁肃起身整衣,径直朝城门而去。
曲有误,周郎顾——这话曾在庐江被人当作谈资笑语。
可眼下,周瑜亲临宛陵,所图之事,他心中已有几分揣测。
这一面,终究避无可避。
过往种种误会,也该有个了断。
……
宛陵,丹阳重镇。
南域中枢,扼守要道。
此刻城外五百步,石案静置,琴音袅袅,如溪流穿林。
“公瑾。”
鲁肃缓步而来,青衫飘动,“你的曲调偏了。”
“铮——”
话音未落,琴弦骤断,划破周瑜指腹,鲜血沁出。
“唰。”
鲁肃撩袍,安然落座对面。
周瑜望着指尖血痕,轻笑一声:“多年不抚琴,手生了。”
“是么?”鲁肃语气平静。
“自然。”周瑜凝视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旧友,眼中闪过一丝怅然,“昔日我们推心置腹,如今相对,却如这断弦一般,再难续上。”
“呵。”鲁肃淡淡一笑。
周瑜望向巍峨城垣,忽然问道:“孤身赴约,就不怕我取你性命?”
“不怕。”鲁肃摇头。
“哈哈哈!”周瑜仰头大笑,随手将残琴拂落地面,语带讥讽,“那你身为赤壁军北征统帅,竟敢独自来见敌方主帅,就不怕王政南起疑?”
“公瑾,”鲁肃正色拱手,目光直指豫章方向,“赤壁军将士,宁战死,不苟合。
吾主胸怀坦荡,绝不会介意今日之会。”
“你不一样了。”周瑜低声道,神色难明。
从前的鲁肃,不过是一介豪族子弟,散财济困,名扬乡里。
而今坐于眼前的,却是气度沉稳、执掌权柄的谋略之臣。
“公瑾。”鲁肃看着他,“不是我变了,是你不愿承认罢了。”
“呵……”周瑜苦笑摇头。
他不愿承认,那个曾与他彻夜长谈的知己,如今竟站在对立之阵。
“公瑾。”鲁肃顿了顿,终是开口劝道:“江东非你们所能图取之地,执意深入,唯有败亡一途。
不如退回淮南,另谋出路。”
周瑜愕然:“子敬,你当真如此信那王政南?”
“的确。”鲁肃目光如炬。
赤壁军与其他诸侯迥然不同。
当初他滞留豫章,实属无奈。
可后来才明白,世间竟真有为民所向、受民拥戴的明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