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写作业,不要说“赶紧写作业,别再看电视了”,而是说“你想先写语文作业,还是先写数学作业?”
有限选择的关键是,提供的选项都是父母能接受的,并且符合孩子的利益。
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主,就不会再通过反抗来争取权力。
2. 用“坚定而非强硬”的态度坚守底线
尊重孩子的自主需求,不代表没有底线。
父母要明确自己的底线,并且用坚定的态度坚守,但不要用强硬的方式逼迫孩子。
比如,孩子晚上10点还在看电视,父母已经给出了“再玩10分钟就睡”的选择,孩子到点后依然不愿意关电视。
这时,父母要平静而坚定地关电视,不需要过多解释,也不需要和孩子争吵。
孩子可能会哭闹,但父母要坚持自己的决定,让孩子知道底线是不能突破的。
坚定的态度不是“我是你爸爸/妈妈,你必须听我的”,而是“我理解你的感受,但规则就是规则,我们要一起遵守”。
比如,孩子哭闹着不想关电视,父母可以说:“妈妈知道你还想看,但是现在已经到睡觉时间了,我们明天再看,妈妈会陪你一起入睡。”
用理解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同时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3. 提前约定规则,减少冲突
权力斗争往往发生在没有明确规则,或者规则不清晰的情况下。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提前约定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
比如,和孩子约定“每天晚上9点半开始洗漱,10点上床睡觉”“吃饭时间不看电视,20分钟内吃完饭”“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再玩”。
规则要具体、明确,并且让孩子参与制定,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遵守。
规则制定后,要严格执行,不要随意更改。
如果孩子违反规则,就按照约定的逻辑后果执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
比如,孩子吃饭时看电视,按照约定,后果是“饭后不能吃零食”,就要坚决执行,让孩子知道规则的严肃性。
(三)消极行为:从“指责”到“理解”
孩子的消极行为,比如磨蹭、不合作、发脾气等,常常让父母感到头疼。
很多父母会下意识地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磨蹭”“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任性”,但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和愤怒,消极行为反而会更严重。
德雷克斯认为,孩子的消极行为背后,一定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想要改变孩子的消极行为,首先要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引导。
1. 磨蹭行为:背后是“害怕做错”或“缺乏兴趣”
孩子磨蹭,往往不是故意的,而是有深层原因。
有的孩子是因为害怕做错,所以做事情小心翼翼,速度很慢;
有的孩子是因为对事情缺乏兴趣,所以提不起精神,故意拖延;
还有的孩子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不知道磨蹭会带来什么后果。
针对不同的原因,父母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如果孩子是因为害怕做错,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告诉他们“没关系,做错了可以重新来,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如果孩子是因为缺乏兴趣,父母可以想办法让事情变得有趣,比如把写作业变成游戏,把收拾房间变成比赛;
如果孩子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让孩子知道每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并且体验磨蹭的自然后果。
书中有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孩写作业总是磨蹭,每天都要写到很晚。
妈妈发现,孩子不是不会写,而是害怕写错题被批评,所以每写一道题都要反复检查,速度很慢。
妈妈改变策略,不再批评孩子的错题,而是鼓励她:“你写得很认真,虽然这道题错了,但妈妈看到你努力思考了,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下次就能做对了。”
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不再害怕做错,写作业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自信。
2. 不合作行为:背后是“需求未被看见”
孩子不合作,往往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父母看见。
比如,孩子想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但父母强迫他立刻写作业;
孩子想自己做决定,但父母总是替他安排好一切;
孩子感到疲惫、饥饿或无聊,但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到。
当孩子表现出不合作行为时,父母要先停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
比如,孩子不愿意立刻写作业,父母可以说:“你现在不想写作业,是不是想先玩一会儿?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吗?”
然后根据孩子的需求,寻找合作的解决方案。
比如,孩子想先玩一会儿,父母可以说:“妈妈理解你想玩的心情,我们可以先玩20分钟,然后再写作业,这样可以吗?”
通过倾听和协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尊重,从而更愿意合作。
3. 发脾气行为:背后是“情绪失控”
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还不成熟,当遇到挫折、委屈或需求未被满足时,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
很多父母会在孩子发脾气时批评、打骂孩子,或者妥协让步,但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激动,或者让他觉得“发脾气能解决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引导他表达和调节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可以先抱住孩子,或者安静地陪在他身边,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委屈,没关系,你可以哭一会儿,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慢慢平静下来。
等孩子情绪平静后,父母再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你刚才为什么发脾气呀?是不是因为妈妈没有陪你玩?”
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下次你想让妈妈陪你玩,可以直接告诉妈妈,妈妈会安排时间陪你,好不好?”
通过理解和引导,孩子会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发脾气来解决问题。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