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我也想随驾!” 项伯突然道,甲胄的铜片因激动而叮当作响,“我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你保护的孩子了,我能帮你斩杀叛贼!”
陈墨看着少年眼中的坚定,想起项燕战死时,这孩子躲在尸体堆里的模样,心里一暖:“好,你随我去。但记住,到了沙丘,一切听我号令,不可冲动。你父亲项燕一生忠勇,我不希望你出事。”
项伯重重点头,握紧了腰间的佩剑——那是项燕的佩剑,剑身刻着“守土”二字。
就在这时,鲁先生匆匆赶来,手里捧着一卷烧焦的竹简:“陈大人!不好了!学宫的典籍库昨夜失火,烧毁了几卷《诗》《书》残本!更奇怪的是,失火的地方,发现了这个!”
陈墨接过竹简,展开一看,上面用楚地巫蛊文画着一张符——正是扶苏信中提到的“引魂符”,符旁还写着一行秦篆:“焚书者,非楚非吕,乃秦也。”
“焚书……” 陈墨的心脏猛地一缩,“鲁先生,火势是人为的?典籍都转移好了吗?”
“是人为的!” 鲁先生喘着气,“守库的学士被人打晕,火是用硫磺和硝石点燃的,和当年胶东旧窖的轰天硝成分一样!好在重要典籍都已转移到咸阳宫密室,烧毁的只是复制品。只是这行字……‘焚书者乃秦也’,是什么意思?”
陈墨摩挲着焦黑的竹简,突然明白过来。华阳烧典籍复制品,不是为了毁文脉,是为了嫁祸——让百姓以为,是嬴政要焚书,是大秦要断文脉!卢生的谶语煽动民心,焚书的假象激化矛盾,再用弑君弩射杀嬴政,到时候,天下人会以为“秦自毁文脉,自诛君主”,楚系旧部就能趁机举事,恢复分封!
“好毒的计!” 陈墨攥紧竹简,“鲁先生,你立刻派人将此事告知李斯丞相,让他在咸阳张贴告示,说明失火是华阳余党所为,烧毁的是复制品,真典安好,稳定民心。另外,学宫的小学士们,暂时转移到都江堰李冰之子李二郎那里,避免被华阳的人劫持。”
鲁先生躬身退下,陈墨的目光落在“焚书者乃秦也”上,后背渗出冷汗。他想起规划里的“焚书坑儒”,原以为是嬴政震怒所为,现在看来,或许从此时起,华阳就已埋下伏笔——让嬴政在后续的动荡中,不得不做出焚书的决定,彻底坐实“秦断文脉”的骂名。
三日后,咸阳城外的驰道上,东巡队伍浩浩荡荡。蒙毅率领五千郎卫走在明处,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嬴烈率领两千秘军乔装成流民,提前一日出发,沿着骊山密道向沙丘潜行;陈墨、项伯随嬴政坐在銮驾中,銮驾两侧跟着“随行”的芈启和几名博士,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銮驾行至函谷关,芈启突然提议:“陛下,函谷关乃大秦门户,臣请陛下登关远眺,彰显大秦威仪,也让关外百姓见识陛下的圣明。”
陈墨心里一警——函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华阳在此设伏,銮驾被困,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道:“陛下,东巡要紧,函谷关已派守军严防,不必登关耽搁。再说,卢生在沙丘,迟则生变。”
嬴政点头:“陈墨所言极是。芈博士,登关之事,待东巡归来再说。”
芈启眼底闪过失望,却只能躬身应下。銮驾继续前行,陈墨悄悄拉了拉项伯的衣袖,少年会意,假装整理马鞍,落后銮驾几步,朝着混入流民中的嬴烈密探使了个眼色——密探立刻转身,快马加鞭赶去函谷关守军处,提醒他们加强戒备。
行至三川郡,沿途的流民越来越多,有的举着“罢东巡”的木牌,有的捧着残破的秦篆范本,跪在驰道旁哭喊:“陛下,别再劳民伤财了!留些粮食给我们吧!”
芈启再次开口:“陛下,流民如此,恐生叛乱。臣请陛下下旨,暂缓东巡,开仓放粮,安抚民心。”
陈墨冷笑一声:“芈博士,这些流民看似可怜,实则是华阳余党煽动的——你看他们的衣袍,虽破却无补丁,手里的木牌字迹工整,显然是提前准备好的!若此时开仓,粮食会被华阳的人劫走,反而助纣为虐!”
嬴政掀开銮驾的帘幕,目光扫过流民,突然道:“陈墨,传寡人的旨意,让随行的博士官,在驰道旁设案,教流民写秦篆‘平’字,凡能写对者,赏粟米二斗。”
陈墨一愣,随即明白嬴政的用意——这是用“书同文”安抚民心,让流民知道,大秦不仅有兵戈,还有文脉,还有安稳的生活。他立刻传旨,博士们在驰道旁摆开案几,拿出《仓颉篇》范本,教流民写字。
一个穿粗布短褐的老汉,颤抖着手指,跟着博士描“平”字,笔画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写完后,他捧着粟米,对着銮驾磕头:“陛下圣明!草民不求别的,就求一个‘平’字,能安稳种地,不打仗,就够了!”
流民们见真有粟米赏,纷纷围上来学写字,之前的哭喊声变成了诵读声:“平,平安的平;安,安宁的安……” 芈启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却无可奈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秦帝国:铁血文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