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了理衣襟,推门而出。外间坐着个穿紫色韩服的中年人,面容清瘦,颔下留着三缕短须,正是韩国使者韩聂。见赵姬进来,韩聂起身行礼,动作却带着刻意的傲慢:“久闻赵姬夫人聪慧,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使者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见教?”赵姬在他对面坐下,指尖悄悄按住腰间的匕首——那是离开邯郸时,墨家弟子塞给她的,说危急时可自保。
韩聂端起茶杯,却不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撇着浮沫:“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听闻夫人持有陈太史的‘书同文’策论,特来一观。毕竟,这策论若推行开来,我韩国的文字恐怕也要被‘同’掉了,总得让我等见识见识,究竟是何等厉害的文章。”
赵姬心中冷笑,果然是为策论而来。她故作镇定:“不过是些寻常文字,哪值得使者特意跑来。况且策论不在我身上,早已交给墨家弟子送往咸阳了。”
“哦?”韩聂挑眉,语气陡然转冷,“夫人这是不给韩某面子?还是说……夫人怕我看到策论里,陈太史是如何谋划灭韩的?”他猛地将茶杯顿在案上,茶水溅出,“实不相瞒,吕相邦已派人传话,只要夫人将公子政交给我带回韩国,不仅能保夫人平安,还能让韩王奏请秦王,封夫人为‘文安君’,世代富贵。”
赵姬的手瞬间摸向腰间的匕首:“你想动政儿?”
“不是动,是请。”韩聂站起身,身后的屏风突然转出四个黑衣人,手中都握着闪着寒光的弯刀,“公子政是‘文枢’,理当由天下共护,怎能只属秦国?吕相邦说了,只要公子政在韩国,‘书同文’便只能是空谈,六国也能安稳些时日。”
“痴心妄想!”赵姬抽出匕首,指着韩聂,“政儿是大秦的王孙,你们谁敢碰他一根头发,异人定会踏平新郑!”
“踏平新郑?”韩聂大笑,“夫人怕是还不知道,吕相邦已在函谷关部署了人马,只要韩秦开战,他便会联合赵、魏两国夹击秦国,到时候异人自身难保,还能顾及你们母子?”他朝黑衣人使了个眼色,“动手!”
黑衣人扑上来时,赵姬突然将案上的油灯扫向他们。灯油泼在地上,遇火瞬间燃起,借着火光,她看清了为首那人身后的青铜铃——与邯郸刺客的铃铛一模一样,只是上面刻着个“韩”字。
“墨家弟子何在!”赵姬大喊,这是她与后院潜伏的墨家弟子约定的信号。
厢房的窗户突然被撞开,三个黑影翻了进来,手中的弩箭瞬间射倒两个黑衣人。是墨家在代地的据点弟子!为首的正是当年随陈墨在都江堰修渠的石匠,他此刻左臂缠着绷带,显然是在邯郸的战斗中受了伤。
“夫人快走!”石匠大喊,挥剑挡住剩下的黑衣人,“蒙武将军的军队已到平城东门,我们快撤!”
赵姬转身冲向里间,刚要掀开榻下的暗格,就见韩聂挥刀朝她砍来。千钧一发之际,一支弩箭从窗外射来,正中韩聂的手腕,弯刀“哐当”落地。赵姬回头,看见赵牧站在窗外,手中还握着弩机,脸上的表情复杂。
“夫人快走,”赵牧的声音压得极低,“主君说了,欠秦王的,今日还了。”
赵姬来不及细想,掀开暗格抱起嬴政,跟着石匠冲出厢房。后院的火光已照亮了半边天,蒙武的军队正在攻城,喊杀声、兵器碰撞声、百姓的哭喊声混在一起,平城乱成了一锅粥。
“往东门走!”石匠带着赵姬钻进一条狭窄的巷弄,这是墨家早就勘察好的逃生路线,直通东门,“蒙武将军就在那里接应!”
巷弄尽头,东门的城楼已插上了秦国的黑旗。蒙武骑着战马,正指挥士兵清理残余的代地守军。看见赵姬抱着嬴政跑来,蒙武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蒙武,救驾来迟,罪该万死!”
“将军快起身,”赵姬的声音还在发颤,“快带我们离开这里,韩国使者和公子嘉的人……”
“夫人放心,”蒙武起身,眼中闪过厉色,“韩聂已被末将拿下,公子嘉的人也已投降。只是……”他顿了顿,语气凝重,“末将在韩聂的行囊里搜到一封信,是吕不韦写给韩王的,说他已联合魏、楚两国,不日将兵临函谷关,让韩王出兵牵制我军。”
赵姬的心沉了下去。吕不韦果然布下了天罗地网,代地只是第一关,函谷关的烽烟,恐怕已在暮色中燃起。
咸阳宫收到蒙武送来的捷报时,已是三日后的清晨。异人站在章台殿的丹陛上,看着密信中“赵姬母子平安,韩聂被擒”的字样,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陈墨站在一旁,脸上也露出欣慰之色——嬴政平安,不仅是保住了秦王的血脉,更保住了“书同文”未来的希望。
“传朕旨意,”异人朗声道,“蒙武护驾有功,升为裨将军,赏黄金百斤;石匠等墨家弟子,各赏钱五十万,赐‘忠勇’称号。”他看向陈墨,“韩聂招供了吗?吕不韦与韩、魏、楚三国的具体谋划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秦帝国:铁血文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