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韩晶晶就开始兴致勃勃地准备礼物。她把从县城买的花布分出来两块,一块给二姐,一块给自己娘家嫂子。又把水果糖包了一大半。想了想,又把那些撬出来的、最新鲜肥美的海螺肉和贝肉挑了一大碗,用海草包好,准备带去给山里亲戚尝个鲜。最后,还把孟礼欢从县城买的那瓶白酒也塞进了包袱里——给她爹的。
孟礼欢则去检查他的装备。水连珠猎枪仔细擦拭了一遍,检查了枪膛和撞针,又用旧布蘸着油把枪身擦得乌亮。侵刀磨得飞快,手指试了试刃口,寒光闪闪。他又找出了以前用的一个旧军用水壶,灌满了凉开水。还有一个帆布缝制的挎包,里面装上火药壶、铁砂袋、火帽(老式猎枪用的击发装置),以及一小包盐和火柴——这些都是赶山必备的东西。
丫蛋似乎也感觉到要出远门,兴奋地在屋里跑来跑去,抱着她的小橡皮鸭子,咿咿呀呀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晚饭桌上,气氛比平时更热闹些。王秀娥不停地给丫蛋夹菜,嘱咐她去了外婆家要听话。孟繁林则跟孟礼欢交代着进山要注意的事项,哪里路不好走,哪个山头可能有啥野物,虽然他知道儿子现在比他还懂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孟家小院就忙碌起来。
韩晶晶给丫蛋换上了一身最干净的小衣裳,自己也穿了件半新的碎花褂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背上一个大包袱,里面是礼物和她们娘俩的换洗衣服。孟礼欢则背着他沉甸甸的帆布挎包和水连珠,腰里别着侵刀,手里还提着那包用海草裹着的鲜海货。
王秀娥把蒸好的窝窝头和煮鸡蛋塞进韩晶晶的包袱里,又给丫蛋口袋里塞了两块糖,一路送到院门口,千叮万嘱。
“行了,娘,回吧。最多三五天就回来了。”孟礼欢说道。
“路上小心点!看好孩子!”王秀娥站在门口,一直看着儿子背着枪、儿媳背着包袱抱着孩子的身影消失在晨雾缭绕的村路尽头,才叹了口气,转身回了院子。
孟礼欢和韩晶晶抱着丫蛋,踏着露水,朝着山林的方向走去。丫蛋第一次这么早出门,兴奋地东张西望,小手指着树上的鸟儿咿呀叫唤。
韩晶晶的心情也像这清晨的空气一样,清新而愉悦。回娘家的期待,暂时逃离屯里是非的轻松,以及对丈夫安排的信任,让她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孟礼欢走在前面,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四周,耳朵捕捉着山林里的动静。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出发,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在路上就有点收获,让这趟“打猎”更加名正言顺。
晨风吹过,带来远处山林的松涛声和不知名野花的清香。
这一次进山,不只是探亲,更是一次为未来安稳生活铺路的谨慎之举。
喜欢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