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婉分别后,林越并未急于离开这片相对熟悉的区域。黑煞帮的威胁如同阴云未散,而新得的《禁阵初解》更需静心参悟。他再次回到了那处瀑布后的洞穴,布下更为谨慎的预警禁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闭关。
此次闭关,重心不再是灵力积累,而是知识的消化与转化。
他首先将神识沉入那枚复制了《禁阵初解》的玉简。浩瀚的信息如同画卷般在脑海中展开,远比之前翻阅《千字文》或《青囊辨药经》要复杂深奥得多。
开篇并非直接传授阵法,而是系统阐述“阵”与“禁”的根源。“阵者,借天地之力,布规则之域,困敌、护己、聚灵、幻形,无所不包。其基在于‘纹’与‘理’。纹者,符文也,乃天地法则之显化,沟通能量之桥梁;理者,结构也,乃符文组合之规律,能量运转之轨迹。”
紧接着,玉简中详细列出了三百六十个基础阵法符文。这些符文并非文字,而是一个个由灵力线条构成的奇异图案,有的如星辰轨迹,有的似山川脉络,有的仿若流水波纹,每一个都蕴含着独特的意蕴,对应着不同的天地法则片段。例如,代表“坚固”的符文,结构稳重,线条粗壮;代表“隐匿”的符文,则线条缥缈,若有若无。
林越深知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他并未试图一次性记住所有符文,而是先从最基础、最常用的十几个符文开始,如“聚灵”、“坚固”、“隐匿”、“锋锐”、“迷幻”等。他用心神仔细临摹每一个符文的笔画走向,感受其线条转折间蕴含的韵律,尝试理解其代表的“意”。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但对神识的锤炼也大有裨益。得益于之前对古篆字的感悟,他学习这些符文的速度远超常人,很快便掌握了这十几个基础符文的形态与初步意蕴。
掌握了基础符文,接下来便是“阵理”,即如何将这些符文按照特定规律组合排列,形成有效的阵法或禁制。《禁阵初解》从最简单的“一元阵”开始讲解。一元阵,顾名思义,仅由一个核心符文构成,通过特定媒介(如灵石、阵旗)激发,形成单一效果的区域。例如,以“聚灵”符文为核心,布下“小聚灵阵”,可小幅汇聚周围灵气;以“坚固”符文为核心,布下“护身禁”,可在体表形成一层微弱的灵力护甲。
玉简中不仅阐述了原理,还附有几种常见一元阵的详细阵图,标注了灵力灌注的节点、符文绘制的笔顺、以及所需材料的品阶和摆放方位。
理论需与实践结合。林越从储物袋中取出一些之前收集的低阶妖兽皮毛和矿石,又拿出几块下品灵石。他按照玉简所述,先尝试制作最简单的“阵基”——承载符文的基础物件。他选了一块相对平整的“青岗石”,以灵力为笔,小心翼翼地在石面上刻画“坚固”符文。
初时极为生涩,灵力输出难以稳定,刻画的线条时粗时细,符文结构也时常扭曲。失败数次,浪费了几块石材后,他才渐渐掌握了诀窍,需心无旁骛,将神识融入笔尖,引导灵力均匀、流畅地勾勒,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需符合符文的内在韵律。
足足花了三天时间,他才成功在一块青岗石上刻画出第一个结构完整、灵光内蕴的“坚固”符文。当最后一笔落下,符文微微一亮,随即隐没,但石面却隐隐散发出一股沉稳厚重的气息。
“成功了!”林越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是踏入阵道门槛的标志。
有了阵基,接下来便是布阵。他选择尝试布置最简单的一元“预警禁制”。他在洞穴入口处选了几个关键点,埋下三块刻画了“感应”符文(“隐匿”符文的变种,专注于感知扰动)的青岗石阵基,并以特定的轨迹用灵粉(碾碎的灵石混合特定矿物)勾勒出连接线,最后在核心位置嵌入一块下品灵石作为能量源。
布置完毕,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丝神识与阵法核心相连。顿时,一个覆盖洞口方圆三丈的、极其微弱的灵力感应场域形成。林越退出洞外,捡起一块石子轻轻抛入感应区域。
嗡!神识中立刻传来一丝清晰的波动,准确标示出石子落入的位置!
“妙哉!”林越大喜。这预警禁制虽范围小,效果简单,但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他初步掌握了借助外物、引动天地细微之力为己用的法门!
此后月余,林越沉浸在对《禁阵初解》的钻研中。他反复练习刻画各种基础符文,成功率逐渐提升。他尝试布置了微型“小聚灵阵”,使得洞穴内的灵气浓度提升了约一成,对修炼有微弱的辅助效果;他改进了预警禁制,增加了“迷幻”符文,使得误入者容易产生方向错觉;他甚至尝试在青玄剑胚的剑柄上,微雕了一个“锋锐”符文,虽然因材质特殊和修为所限,效果微乎其微,但这个过程让他对符文与器物结合有了初步体会。
当然,失败是家常便饭。灵力控制不稳导致符文崩溃,阵基摆放误差导致能量冲突,材料品阶不足无法承载高级符文……种种问题层出不穷。但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阵理的理解加深一分。他逐渐明白,阵法之道,重在“精准”与“平衡”。每一笔刻画,每一处摆放,都需符合天地至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天神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逆天神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