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府的朱漆大门敞得溜开,李公公领着两个小太监候在台阶下,见沈砚之拎着食盒走在前头,苏清欢怀里揣着青铜小鼎紧随其后,立马堆起满脸褶子迎上来,尖细的嗓子能穿透半条街:“哎哟沈大人!苏姑娘!可把您们盼来了!太后老佛爷刚还问呢,说这菜香怎么飘得比宫里的御膳还勾人!”
沈砚之淡淡瞥他一眼,那眼神凉丝丝的,倒让李公公后半截话咽了回去 —— 这位御史大人当年在市井摸爬滚打,最见不得这副捧高踩低的模样。苏清欢倒笑得亲和,掀开食盒一角给李公公看:“劳烦公公久等,蟹粉豆腐羹得趁热吃,凉了就泄了劲。”
刚进内院,就闻见一阵茉莉香混着檀香。太后斜倚在葡萄架下的软榻上,手里捏着串佛珠,见苏清欢进来,抬眼扫了扫她身上的粗布襦裙,嘴角先撇了撇:“哀家当是什么金尊玉贵的厨娘,原是个市井丫头。这菜…… 能吃?”
李公公刚要打圆场,苏清欢已经上前布菜。翡翠白玉卷码得像朵初开的玉兰,桂花糯米藕裹着蜜浆泛着光,最惹眼的是那碗蟹粉豆腐羹,嫩得能在瓷碗里晃出波纹,青铜小鼎的暖光虽藏在怀里,却让羹汤始终冒着细密的热气。她拿起银匙递过去:“太后尝尝便知,菜好不好,与穿什么衣裳无关。”
太后挑着眉接过匙子,舀了半勺豆腐送进嘴里。先是眼皮一跳,随即喉结动了动,原本端着的架子瞬间垮了大半,连佛珠都忘了捻:“这豆腐…… 怎么能嫩成这样?比御膳房用山泉水养了三日的还滑!”
“用的是外城豆腐坊张老爹的卤水豆腐。” 苏清欢笑着解释,“只是用青铜小鼎滤了三遍豆渣,再用温火炖了半个时辰,蟹粉也是今早现拆的河蟹,没放半点猪油。”
李公公在旁凑趣:“老佛爷您瞧!这就是苏姑娘的本事!寻常食材到她手里,比山珍还金贵!” 说着伸手想去碰翡翠白玉卷,却被沈砚之不着痕迹地挡了回去 —— 这位公公方才还嫌市井菜粗鄙,这会儿倒比谁都急。
太后又尝了口瑶柱白菜,翠绿的菜叶浸在金黄的汤汁里,入口先是鲜,再是甜,最后还有点回甘。她突然搁下匙子,眼神沉了沉:“这味道…… 像极了当年苏御厨做的菜。那丫头当年说,白菜要‘养’着煮,瑶柱要‘醒’着泡,御膳房的人偏说她小家子气。”
李御厨这会儿也赶了来,听见这话赶紧躬身:“老佛爷明鉴!苏三夫人当年就是太较真,不肯在食材上掺假,才被人钻了空子。如今清欢姑娘承了她的手艺,还多了份玲珑心。”
苏清欢垂眸道:“娘说过,食材骗不了人,用心做的菜,吃的人能尝出来。”
太后叹了口气,挥手让宫女取来块鎏金银牌,上面刻着 “人间清欢” 四个篆字:“这牌子你拿着,往后宫里要菜,直接让人来清欢小筑传口谕。还有…… 苏御厨的冤屈,哀家会让人翻案。”
沈砚之眼底泛起笑意,悄悄碰了碰苏清欢的胳膊。苏清欢接过银牌,却屈膝行了个礼:“谢太后恩典,只是御膳房的差事我做不来。我还是想守着我的小馆子,让挑夫和王爷都能坐在一张桌上吃饭。”
这话倒让太后笑了:“倒是个倔丫头,和你娘一个样。罢了,随你。”
正说着,一个小丫鬟慌慌张张跑进来,喘得直摆手:“苏、苏姑娘!春桃姐姐让我来报信,说学徒班闹翻天了!”
苏清欢心里咯噔一下,和沈砚之对视一眼,拎起食盒就往外走。李公公在后面喊:“哎!银牌还没揣好呢!” 沈砚之回头接了,塞给苏清欢怀里,脚步却没停 —— 那小馆子可是她的命根子,别时又有人来捣乱。
刚拐进清欢小筑所在的街口,就听见春桃的大嗓门:“你个夯货!糖和盐都分不清,还想学做菜?趁早回家种红薯去!” 紧接着是王伯的叹气声,还有几个年轻人的憋笑声。
推开门一瞧,院里乱成了一锅粥。灶台上撒着半袋白糖,几个学徒围着案板傻站着,狗剩脸涨得像个红柿子,手里攥着个沾了糖的包子,嘴角还沾着白面;周掌柜领着个高瘦厨子站在角落里,那厨子手忙脚乱地捡着地上的面团,额头上全是汗。
“这是怎么了?” 苏清欢走过去,拿起案板上的包子咬了一口 —— 甜丝丝的,倒也不难吃。
春桃见她回来,立马冲过来告状:“姑娘你可回来了!狗剩把糖当盐撒进了包子馅,这一笼包子全毁了!还有这周掌柜带来的刘厨子,说是在醉仙楼掌过勺,结果连面团都揉不匀,还把王伯的擀面杖摔断了!”
那刘厨子脸一白,赶紧躬身:“苏姑娘恕罪!小的…… 小的以前做的都是山珍海味,从没揉过这么粗的白面。”
周掌柜也陪着笑:“苏姑娘您别生气,老刘就是手脚笨了点,心是诚的!您看在我送米酒的份上,多担待担待。”
沈砚之蹲下身,捡起地上的面团揉了揉,挑眉道:“不是面粗,是你揉的时候没顺着筋道来。当年我在市井学做饼,比你摔得还惨。” 这话一出,几个学徒忍不住笑出了声 —— 谁能想到冷峻的沈大人还摔过面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清欢渡:味染人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清欢渡:味染人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