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与随之而来的帝王震怒,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战争巨浪,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北方席卷而去。
通往王翦大营的驿道上,背负着红色小旗(代表最紧急军情)的传令兵,几乎是轮番累死在马背上,才将那道盖有皇帝玉玺、字里行间都透着血腥味的诏令,用最短的时间送到了这位老将军的手中。
彼时,王翦正稳坐中军大帐,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耐心地调度着对楚国残余势力的最后清剿。他展开诏令,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即便是他这样历经无数风浪、心志早已坚如磐石的老将,眉头也不由自主地紧紧锁起,倒吸了一口凉气。
“荆轲刺秦……陛下险遭不测……车裂……即刻北上,灭燕……”
每一个词,都重若千钧!
王翦能清晰地想象到咸阳宫内当时的凶险,更能深切地体会到陛下那滔天的怒火与后怕。这股怒火,必须用鲜血来平息!而燕国,就是那个被选中的祭品。
“呼——” 王翦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将诏令轻轻放在案上。他没有像年轻将领那样立刻拍案而起、怒发冲冠,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在迅速评估局势。
楚国虽大势已去,但残余势力的清剿仍需时日,需要留下部分兵力;而燕国,经过连年消耗,加上太子丹此番孤注一掷的愚蠢行动,其国力军力已不堪一击,但……狗急跳墙,困兽犹斗。尤其是,陛下明确要求的是“复仇”,是“寸草不留”,是“化为焦土”!这意味着,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征服战,而是一场发泄愤怒、彰显恐怖、不留任何余地的毁灭之战。
这样的战争,往往更残酷,也更需要……策略。纯粹的猛冲猛打,反而可能激起对方更强烈的、同归于尽的反扑。
“来人!” 王翦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沉稳,“击鼓升帐!”
片刻之后,中军大帐内,众将云集。以副将辛胜为首的将领们,在得知诏令内容后,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大将军!陛下受此奇耻大辱,燕国鼠辈罪该万死!末将愿为先锋,踏平蓟城,生擒燕丹老儿!” 辛胜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和怒火。他口中的“燕丹老儿”显然是指燕王喜,可见秦军上下对燕国王室的愤恨。
其他将领也纷纷请战,群情激昂。帐内弥漫着一股“恨不得立刻飞过易水,将燕国碾为齑粉”的气氛。
王翦端坐主位,平静地听着麾下将领们慷慨激昂的请战,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直到众人的声音稍稍平息,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陛下之怒,即我等之剑锋所指。燕国,必灭。太子丹,必死。” 他先定了调子,安抚了众人的情绪,然后话锋一转,“然,夫战,勇气也,亦需谋略。燕国虽弱,然蓟城乃其经营数百年的都城,城高池深。项燕之后,燕将或有怯懦者,然岂无一二效死之士?且燕丹既敢行此大逆之事,岂无困兽犹斗之备?”
他目光扫过众将:“我军挟陛下天威,士气如虹,此乃优势。然,若因怒而急,因急而躁,因躁而疏,则易为敌所乘。昔日李信之败,岂非前车之鉴?”
提到李信伐楚的失败,帐内顿时安静了不少。那场败仗,是秦军统一战争中少有的挫折,也让众将明白了老成持重的重要性。
辛胜忍不住道:“大将军,那依您之见……”
王翦的手指在地图(可能是简陋的示意图)上划过:“陛下要的,不是一个被打烂但还有反抗余力的燕国,而是一个彻底从地图上被抹去的燕国。故而,此战,不求速胜,但求全胜!务求根除,不留后患!”
他下达了命令:
“辛胜将军!”
“末将在!”
“命你率五万精锐为前锋,即刻拔营,直扑易水!渡河之后,不必急于攻打蓟城,首先扫清沿岸所有燕军据点,确保我军渡口安全,并切断蓟城与南面、东面的联系!遇城则困,遇军则歼,以雷霆之势,摧垮其边境防御体系!”
“末将遵命!”
“其余各部,随本帅中军推进。辎重粮草,务必保障充足。各军需步步为营,每下一城,必肃清残敌,稳固后方,再图进取。我们要像巨蟒缠身,缓缓收紧,让蓟城,成为一座孤岛,一座死城!”
王翦的策略很清楚:利用秦军绝对的实力优势,不搞奇袭,不弄险招,就用最扎实、最稳健、也最让人绝望的方式,一步一步,碾碎燕国所有的抵抗力量和希望。这是阳谋,也是绝杀!
“谨遵大将军号令!” 众将齐声应诺。
秦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高效地运转起来。无数营寨被拔起,无数黑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无数士兵和战车汇成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调转方向,如同黑色的死亡潮水,向着北方,向着燕国,汹涌扑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下一帝秦始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