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夫人的目光首先落在子楚身上,那眼中的审视化为了真切的笑意和慈爱,她虚抬了抬手:“我儿来了,快起来吧。听闻你妻儿已至,心中欢喜,故急召来见,未曾让你们好生歇息,莫要怪母亲心急。” 声音温软,带着楚地口音特有的糯感,听起来十分悦耳。
“母亲言重了,能得母亲第一时间召见,是她们的福分。”子楚连忙说道,然后侧身,示意赵姬和赵政上前。
赵姬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狂跳的心脏,牵着赵政,上前几步,然后依照之前反复练习的、最庄重的大礼,深深地跪拜下去,额头触地,声音尽量保持平稳,却依旧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
“妾身赵氏,拜见太后。太后长乐未央。感念太后与太子恩德,救我母子于危难,此恩此德,没齿难忘。” 她的措辞是吕不韦早就为她准备好的,既表达了感激,也点明了是“太后与太子”的恩德,将功劳巧妙地归于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目光落在赵姬身上,从上到下,细细打量。看到她虽然憔悴未完全褪尽,但容貌底子确实极好,举止也算得体,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至少外表过关,不至于丢了子楚的脸),但那份满意很快便被一种更深沉的、属于权力者的评估所取代。她淡淡地“嗯”了一声,语气平和却带着距离感:“起来吧。一路辛苦。既入秦宫,往后便是自家人,安心住下便是。” 随即对身旁的宫女示意了一下,“赐赵夫人锦缎十匹,明珠一斛,玉簪一对。”
这赏赐不算轻,但也绝不算格外厚重,是一种符合身份、程式化的接纳,并未表现出过多的亲热。
赵姬连忙再次谢恩,心中稍稍松了口气,知道这第一关,算是勉强过去了。
然而,华阳夫人的重点,显然并不在她身上。赏赐完赵姬后,她那温和却锐利的目光,便越过赵姬,落在了她身边那个小小的、一直沉默的身影上。
“这就是……政儿?”华阳夫人的声音里,多了一丝好奇,也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审度。她招了招手,语气放缓,带着一种刻意表现出来的祖母般的慈祥,“上前来,让祖母好好看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赵政身上。
子楚有些紧张地看向儿子,眼神里带着鼓励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祈求。赵姬的心也提了起来,轻轻推了推儿子的后背。
赵政抬起头,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父亲,最后,将目光投向榻上那位华贵无比、笑容温和却让人感到莫名压力的“祖母”。他能感受到那目光中的探究,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透彻。
他小小的身体似乎有瞬间的僵硬,但很快,他便迈开了步子。步伐不快,却很稳,一步一步,走到距离坐榻约五步远的地方停下。然后,他抬起双手,拱起,弯腰,躬身,行了一个极其标准、甚至比许多初入宫的王子皇孙还要规范的揖礼。
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紧接着,他抬起头,那双漆黑沉静的眼睛,坦然地迎向华阳夫人审视的目光,用清晰而平稳的、还带着一点稚嫩童音,却异常坚定的声音说道:
“孙儿赵政,拜见祖母。”
没有惊慌,没有怯懦,没有讨好,也没有冷漠。只有一种不符合年龄的镇定和一种……近乎本能的、对礼仪规矩的精准执行。
整个蕙兰殿,仿佛有那么一瞬间极其短暂的寂静。
华阳夫人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讶异。她见过太多孩子,在初次见到她时,要么吓得躲到父母身后,要么被这宫殿的奢华和她自身的气场所震慑,表现得畏畏缩缩,要么就是被父母教得过于甜腻谄媚。像眼前这个孩子这般,如此沉静,如此……“正常”,甚至可以说如此“老成”的反应,实属罕见。
尤其是那双眼睛。黑得像最深的夜,里面没有孩童的天真烂漫,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和一种与她目光对视时毫不避讳的、冷静的观察。这眼神,与子楚那带着讨好和依赖的目光截然不同,甚至……隐隐让她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面对秦王或者朝中那些老谋深算的重臣时的压力?
这感觉只是一闪而逝,却让华阳夫人心中微微一动。
她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不再是那种程式化的温和,她微微前倾身体,饶有兴趣地看着赵政,用更轻柔的语气问道:“好孩子,告诉祖母,今年几岁了?”
“回祖母,孙儿五岁(虚岁)。”赵政回答得很快,很清晰。
“从赵国来,路上走了许久,辛苦吗?”华阳夫人继续问,像是在话家常,但目光依旧没有离开他的脸。
赵政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该如何回答。他既没有夸大其词地诉苦以博取同情,也没有故作坚强地说不辛苦。他选择了最平实,也最符合一个“懂事”孩子身份的回答:“回祖母,路上有母亲和僖爷爷照顾,有王陵将军护送,并不觉得辛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下一帝秦始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