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透露,文章写道,某位年轻有为的处长,其夫人所在的商行,在其主管的多个项目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精心设计的利益输送?
更毒辣的是对滇北项目的描述:在某个已被证实价值有限的勘探项目中,采购的设备性能远超实际需求,其价格更是令人咋舌。这是技术上的必要,还是借抗战之名,行中饱之实?
文章通篇没有指名道姓,但在渝州这个圈子里,谁都能看出字字句句指向的是谁。
处长,您看!第二天一早,秘书将报纸放在罗云净桌上,脸色愤慨又担忧。
罗云净接过报纸,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刺眼的字句。他注意到文章特意点出了设备性能远超需求这一点,这显然是直接税署查账的延续。敌人的攻击一环扣着一环。
不必理会。他将报纸推到一边,声音平稳,清者自清。通知各处室,照常工作。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当天下午,罗云净就接到了两个相熟官员的电话,都是旁敲侧击地询问报纸上的事。他从容应对,语气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无奈与坦然。
陈兆谦独自坐在办公桌后,指尖的雪茄缓缓燃烧。桌上放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件:一份是资委会西北工矿特派组的派遣的人员名单,另一份是《新渝日报》。
他已派人去查这《新渝日报》,同时,安排人在其他报纸上组织文章进行反击。
肖玉卿在办公室看到这份报纸时,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便对苏景行道:查查这个主编。三天内,我要看到他和日伪往来的证据。
苏景行领命而去。
《新渝日报》的主编办公室里,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接电话。
是,是,您放心,后续的稿件已经准备好了......明白......
挂断电话后,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这次针对罗云净的舆论攻势,他收了不少钱,但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他已收到匿名警告,暗示他如果再继续,就要曝光他的一些丑事。
这个罗云净,背景不简单啊。他喃喃道。
三天后,经济部召开例行工作会议。当罗云净走进会议室时,明显感觉到几道异样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会议进行中,当讨论到新的侨资项目时,一位素来与他不合的副局长突然笑着开口:
说到侨资项目,还是要多向罗处长请教啊。毕竟罗处长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连林家商行这样的南洋巨头都能调动。
这话说得客气,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听出了话外之音。
罗云净抬眼看向对方,目光平静如水:王副局长过奖了。林氏商行心系祖国,所有合作都经得起检验。若是王副局长对具体项目有疑问,会后我可以提供全部资料供您查阅。
他不卑不亢的态度,让那位副局长讪讪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同时,关于《新渝日报》主编与日资安通商行资金往来的确凿证据,也通过特殊渠道送到陈兆谦的案头。
陈兆谦慢条斯理地翻看着账目记录,嘴角渐渐浮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
妙啊,他轻轻放下文件,对侍立一旁的亲信秘书摇了摇头,真是妙不可言。
秘书屏息静气,知道主任这话里有话。
有些人啊,陈兆谦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眼睛就只盯着美国人那点东西。以为抱上这条大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呷了口茶,语气愈发轻缓,他们可曾想过,美国人的钱是要连本带利还的?那些飞机大炮,是要我们用桐油、钨砂、锡矿这些战略资源去换的。
他放下茶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们以为我们资委会漫山遍野地找矿是给自己攒家底么?
秘书会意地点头:主任说的是。
倒是南洋侨胞,陈兆谦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玩味,人家可是实打实地往国内送东西。药品、机器、真金白银,连个借条都不要。他忽然轻笑一声,这么简单的账,有些人就是算不明白。非要捧着要还的贷款,把白送的援助往外推。
他站起身,踱到窗前,望着雾蒙蒙的天空,讽刺道,可惜啊,这年头,会算账的人不多,会搞事的人倒是不少。
既然有人不会算账,陈兆谦转身,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沉稳,那我们就帮他们算一算。把这些证据交给相熟的报社,让他们好好给某些人算算这笔账。让所有人都看看,究竟是谁在发国难财。”
就在陈兆谦的指令下达后不久,中统这边,“铁钉”在拿到了足以定罪的铁证之后,不再犹豫,对早已布控在目标周围的行动组下达了收网命令。行动组立刻如离弦之箭,扑向目标。将《新渝日报》主编、贺高参的机要秘书以及那名清洁工秘密逮捕,商行和诊所这边只抓到了伙计,但于两个据点均发现了通往相邻建筑的隐蔽密道。
中统人员顺着商行的密道追查,在一处与之相连的货栈里,成功抓获了还没来得及远遁的商行经理。然而,诊所那边的密道却通向一条复杂的地下排水系统,等追踪人员赶到预设的出口时,那名坐堂医生早已如人间蒸发,不见了踪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空境镜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