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他没有去见肖玉卿,肖玉卿也仿佛消失了,没有再出现。
接下来的日子,罗云净将自己更深地埋入工作。防空听音器的项目进入后期调试,繁杂的技术细节占据了他绝大部分心神,也恰好成为了他隔绝外界、冷静思考的屏障。
他依旧每日往返于研究室和工厂,神情专注,举止如常。只是在无人时,眼底会多一层沉淀下来的思虑。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因技术突破而纯粹喜悦,也不会因听闻某些“战果”而剧烈波动。一种冷峻的观察力,正悄然取代曾经那份略带理想主义的热忱。
他开始更仔细地阅读报纸,不仅看技术版和国际新闻,也会留意那些语焉不详的国内要闻,试图从字里行间解读出真正的动向。他留意到,关于“剿匪”的捷报似乎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关于“整顿吏治”、“建设国防”、“伪满央行成立”的社论和报道。他还注意到,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消息逐渐增多,但其人员构成和具体规划依旧云山雾罩。
这种观察,让他对时局的复杂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廖永兴察觉到他似乎更加沉稳,甚至有些过于沉静,只当是项目压力所致,并未多想,反而更加倚重。
这日,罗云净正在核对一批新加工的核心振动膜片,秘书跑来叫他:“罗工,廖总工请您去他办公室一趟,说有客人想见见您。”
罗云净心中微动,放下手中的百分表,擦了擦手:“哪位客人?”
“好像是本部的一位处长,姓肖。”秘书补充道,“看着很年轻,但派头不小,廖工对他很是客气。”
肖玉卿?
罗云净的心跳漏了一拍,随即恢复平稳。他整理了一下工装,深吸一口气,朝办公楼走去。
推开廖永兴办公室的门,果然看见肖玉卿坐在客座上。他穿着一身笔挺的新式军装,深蓝色的领章上缀着三颗银色的梅花,面容冷峻,正与廖永兴交谈着。见到罗云净进来,他停下话头,目光转过来,带着一种公务性的审视,微微颔首,仿佛只是第一次见到他。
“云净,快来!”廖永兴笑着招呼,“这位是本部军械协调处的肖玉卿处长,负责协调国防工业项目与兵工署的对接。肖专员对我们防空听音器的项目很感兴趣,特意过来了解一下进度。”
罗云净走上前,神色平静,伸出手:“肖专员,你好。”
肖玉卿起身,与他握手。他的手掌干燥而有力,一触即分,语气公事公办:“罗工程师,久仰。廖总工对你的能力赞不绝口,听说项目遇到了不少难题,都被你一一攻克了。”
“廖工过奖了,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罗云净谦逊地回答,目光与肖玉卿短暂交汇。在那双深邃的眼眸里,他看不到丝毫私人交情的痕迹,只有纯粹的、上级官员对技术专家的探询。
“肖处长这次来,主要是想听听项目目前的实际困难,看看本部层面能提供哪些支持。”廖永兴解释道,“尤其是精密加工和国外标准件采购方面。”
罗云净立刻明白了肖玉卿此行的目的——这既是一次真实的公务考察,也是他利用新身份,为自己接下来可能提供的“帮助”铺设合理渠道。
他收敛心神,将项目目前遇到几个棘手的瓶颈,尤其是几个需要高精度进口轴承和特殊滤波电路元件的问题,清晰而有条理地汇报了一遍,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
肖玉卿听得非常仔细,偶尔插话询问一两个关键参数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问题都切中要害。
“嗯,这些情况我了解了。”听完汇报,肖玉卿沉吟片刻,“国外元件的采购和通关,确实手续繁琐。这样,你们把急需的物料清单和规格型号,列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我试试看能否通过本部的特殊渠道协调一下,或许能缩短些周期。”
廖永兴闻言大喜:“哎呀!那真是太感谢肖处长了!这可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分内之事。”肖玉卿语气平淡,“国防建设,刻不容缓。能提高效率,自然要尽力而为。”他说这话时,目光扫过罗云净,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坦荡。
公务谈完,肖玉卿便起身告辞,谢绝了廖永兴共进午餐的邀请,理由是本部还有会议。
廖永兴亲自将他送到办公楼门口。罗云净跟在后面。
临上车前,肖玉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对廖永兴道:“廖工,关于清单的细节,可能还需要和罗工程师再确认一下。不如让罗工程师坐我的车,路上我们再聊聊,我直接送他回城区。”
廖永兴自然满口答应:“好好好!云净,那你送送肖处长,路上仔细跟肖处长汇报清楚。”
“是。”罗云净点头,拉开副驾驶的车门,坐了进去。
车门关上,将外面的世界隔绝。汽车平稳地驶出研究室大门。
直到驶入主干道,肖玉卿才再次开口,声音低沉了几分,不再是刚才那种官腔:“清单的事,我会尽力。有些渠道,比你们走正常外贸要快,但也需要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空境镜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