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那句现实的提问,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林卫东因那个疯狂念头而燃起的熊熊火焰。
钱?场地?技术?
他环顾四周:被贴上封条、被迫停业的店铺;几乎空空如也的钱箱;后院那堆尚未安装、如同废铁的设备;以及外面那张正在不断收紧、欲将他置于死地的无形巨网。
一无所有!真正的内外交困,山穷水尽!
那股刚刚升起的、近乎癫狂的兴奋感迅速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无力感。明明看到了一个可能逆转乾坤、甚至一步登天的巨大机遇,却发现自己连迈出第一步的力气都没有。
这种落差,比单纯的绝望更加折磨人。
赵大海站在一旁,看着林卫东脸上神色变幻,从极度的兴奋到极度的沮丧,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忍不住小声问:“卫东,那霉玉米……到底有啥用啊?咱现在这情况,还能干啥?”
林卫东猛地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到那台冰冷的二手封装机上。不!不能放弃!绝对不能放弃!对手越是疯狂打压,就越证明他们害怕了!证明自己的方向是对的!证明这个机遇可能是致命的,也可能是救命的!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是绝境,越需要冷静的头脑。
“大海,你那个粮库的哥们,靠不靠得住?”林卫东的声音异常沉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绝对靠得住!过命的交情!”赵大海拍着胸脯保证。
“好!”林卫东眼神锐利,“你再去一趟,这次带上两瓶好酒。第一,确认是不是玉米,具体数量、霉变程度、仓库位置。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打听清楚粮库负责处理这批陈化粮的领导是谁,他家住哪,有什么爱好,最近有什么烦心事!要快,要隐秘!”
虽然不明白林卫东想干什么,但赵大海看到重新燃起斗志的兄弟,二话不说,立刻照办。
赵大海走后,林卫东对忧心忡忡的李秀兰道:“秀兰,家里还有多少能动用的钱?包括定期存折,全都算上。”
李秀兰翻出所有的家底,仔细算了算,声音苦涩:“所有活期定期加起来,不到八百块了。这还是留着给小小买营养品和应急的钱……”
八百块……对于盘下大批粮食和后续操作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把钱都取出来。”林卫东果断道。
“卫东!”李秀兰惊叫一声,“这可是最后一点家底了!万一……”
“没有万一!”林卫东打断她,眼神坚定得可怕,“这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搏!赢了,海阔天空!输了……大不了我再回去摆地摊,从头再来!但绝不能像现在这样,被人掐着脖子等死!”
看着丈夫眼中那股熟悉的、不服输的火焰,李秀兰一咬牙,重重点头:“好!我听你的!”
赵大海带回了更详细的信息:确实是玉米,大约有三十吨,存放超过三年,有较明显的霉味,但霉变程度不算特别严重,尚未完全板结。负责处理这批粮的是粮库一位姓冯的科长,正为此事头疼,因为联系好的几家饲料厂都在拼命压价,领导又催着他尽快处理掉腾库容。冯科长家住城东,爱好抽烟喝酒,最近正因为儿子工作安排的事情烦心。
三十吨!远远超出了林卫东的预期!但这巨大的数量,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和风险!
钱的问题,靠八百块本金无疑是天方夜谭。林卫东的思路异常清晰——空手套白狼!或者说,技术入股!
他让李秀兰拿出三百块钱,又让赵大海去想办法搞来两条好烟和两瓶好酒。然后,他换上了一身最体面的衣服(尽管依旧朴素),提着礼物,按照地址,直接找上了冯科长的家。
这是一次冒险的拜访。对方是国营单位的干部,自己是个正被“重点关照”的个体户,身份敏感。
开门的是冯科长本人,五十多岁年纪,面色疲惫,看到门外陌生的林卫东和提着的礼物,立刻警惕起来:“你找谁?什么事?”
林卫东脸上堆起谦逊而诚恳的笑容:“冯科长您好,冒昧打扰。我叫林卫东,是‘卫东百货’的,听说粮库有一批陈化玉米急需处理,我或许能帮上点忙。”
冯科长一听是冲着陈化粮来的,脸色稍缓,但依旧带着官腔和怀疑:“哦?你有门路?饲料厂?价格可不能太低,这可是国家财产。”
“不不不,冯科长,您误会了。”林卫东连忙摆手,“我不是饲料厂的。但我有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或许能让这批粮食产生更高的价值。”
“更高的价值?”冯科长嗤笑一声,显然不信,“霉变的玉米,除了做饲料还能干嘛?难道你还能把它变成金子?”
“变不成金子,”林卫东目光坦诚,语气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自信,“但也许,能变成比饲料价值高很多的东西。冯科长,能否借一步说话?就耽误您十分钟。”
或许是林卫东的镇定自信打动了他,或许是他真的被这批粮食搞得焦头烂额,冯科长犹豫了一下,还是让林卫东进了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逆袭:黄金1988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逆袭:黄金1988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