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那团灰蒙蒙、不断变幻形态的气流虽然只维持了短短三秒便自行消散,但它所带来的意义,却如同在陈掠影沉寂的心湖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希望的涟漪。第一次主动引导出混沌气流并成功外显,哪怕再微弱,也证明了他选择的道路并非绝路,体内那浩瀚的力量,终于向他敞开了第一道缝隙。
接下来的日子,陈掠影的训练重心完全转向了对这缕初生混沌之力的掌控与演化。地藏教官调整了训练方案,不再急于求成,而是要求他进行更加精细、更加基础的练习。
“混沌初演,如同稚子学步,切忌好高骛远。”地藏教官肃然道,“你现在要做的,不是追求威力,而是熟悉它的‘本性’,建立最基础的‘联系’。”
训练内容变得极其枯燥,甚至有些“儿戏”。他需要长时间静坐,心神完全沉入丹田,不刻意引导,只是如同旁观者般,静静地“观察”那混沌原点的旋转,感受其内部生灭不定的符文与流淌出的气流的细微变化。地藏教官称之为“观源”,目的是加深他与力量本源的联系,培养一种近乎本能的默契。
然后,是最基础的形态控制练习。在绝对安全的修炼舱内,陈掠影反复尝试引导出一丝发丝般细微的混沌气流,目标不是攻击或防御,而是完成最简单的“任务”:让气流在空中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形;让气流保持稳定的直线运动一米的距离;让气流均匀地覆盖在一块特制的感应金属板上,持续时间从一秒开始,逐步增加。
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对混沌气流而言却困难重重。它沉重而惰性,极难精确控制,稍有不慎就会失控溃散,或者因为内部能量的不稳定而自行演化出不可预测的形态,甚至引动周围能量的紊乱。陈掠影失败了无数次,精神力的消耗巨大,每次训练结束都头痛欲裂。
但他没有丝毫不耐。每一次失败,他都仔细体会气流失控的瞬间感受,分析原因,调整意念的力度和方式。地藏教官在一旁严密监控,不时出声指点,纠正他意念中细微的偏差,传授一些来自上古传承的、关于引导原始能量的独特心法口诀,如“意守中宫,气随念动,勿强勿弱,绵绵若存”等。
林墨则通过高精度传感器,记录下混沌气流外显时的各种能量参数、空间扰动数据以及其对不同物质的微观影响,试图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特性。数据显示,这混沌气流极其稳定,内部能量层级高得惊人,但对现实物质的直接干涉能力却很弱,更像是一种处于更高维度的“潜在能量”,需要特定的“引导”或“共鸣”才能显化出具体效果。
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中,进展缓慢却坚实。一周后,陈掠影已经能较为稳定地引导出一缕气流,并控制它在空中画出不太规则的圆圈。两周后,他能让气流直线运动半米而不散。一个月后,他已经能初步控制气流的形态,让其大致覆盖掌心大小的区域,虽然边缘依旧模糊,持续时间也仅能维持十秒左右。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混沌气流的“感觉”越来越清晰。它不再是难以驾驭的猛兽,而更像是一种沉重而富有“弹性”的奇特物质,对意念的反馈变得更加敏锐。他丹田内的原点旋转也愈发稳定,与他的精神联系更加紧密。
这天下午,陈掠影照常在修炼舱内进行形态控制练习。他屏息凝神,意念高度集中,一缕比头发丝略粗的灰色气流自他指尖缓缓渗出,如同拥有生命的触须,在空中缓缓扭动。他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试图让这缕气流缠绕上一根竖立在舱内的中性材质测试棒。
就在这时,修炼舱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能量波动警报。林墨的声音在通讯器中响起:“注意,基地灵脉出现周期性活跃波动,可能会对高维能量练习产生轻微干扰。”
几乎在林墨话音落下的同时,陈掠影敏锐地感觉到,脚下大地深处那磅礴的灵脉传来一阵极其细微的、周期性的“潮汐”感。与此同时,他指尖那缕原本就难以控制的混沌气流,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的牵引,猛地一颤,内部结构瞬间变得极不稳定,颜色骤然加深,边缘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暗红!
“不好!”陈掠影心中警铃大作,立刻想要散去气流。但已经晚了!
那缕气流仿佛拥有了自己的意志,猛地脱离了他的控制,不再是温和的缠绕,而是如同一道极细的灰色闪电,瞬间击中了那根测试棒!
没有巨响,没有爆炸。测试棒被击中的部位,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一个米粒大小的孔洞,切口光滑如镜,仿佛被某种无法理解的力量直接“抹除”了!而孔洞周围的材质,没有熔化,没有碳化,而是呈现出一种诡异的、仿佛经历了亿万年风化般的“腐朽”状态,轻轻一碰就化为了飞灰!
更令人心悸的是,一股微不可察、却带着极致毁灭与衰败意味的波动,以孔洞为中心扩散开来,让整个修炼舱的温度都似乎下降了几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烈阳手札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烈阳手札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