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访客的提问与探讨,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林晚星心中激荡起层层叠叠的涟漪。她不再是那个被动等待评判的创作者,而是成为了这个临时形成的、微小学术圈子的核心。她解释着与“混沌引擎”的互动,描述着捕捉那些“秩序瞬间”时的心跳,分享着她对宇宙寂静与人类喧嚣之间关系的思考。
没有居高临下的指导,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只有平等的、充满求知欲的交流。那位中山装老者,姓陈,是国内早已半隐退、却仍被顶尖理论物理界尊崇的泰斗级学者,他对林晚星作品中试图模拟的宇宙基础结构表现出了惊人的兴趣,甚至与她讨论起某些特定数学模型的视觉化可能性。
黑衣女士姓秦,是某重要当代艺术机构从不公开露面的首席学术顾问,她精准地指出了《深空低语》系列与早期极少主义和精神抽象主义的某种精神传承,又敏锐地辨析出其因技术介入而带来的全新质感。“你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方式,”秦女士评价道,“不是情感的宣泄,而是邀请观者进入一个思维的引力场。”
年轻男子小周,是狂热的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者,他几乎黏在了林晚星身边,追问着每一个技术细节和生成逻辑,眼中闪烁着找到宝藏般的光芒。而那位外籍人士,马克,尽管对最抽象的作品仍保留意见,却对林晚星在控制与失控之间的精准把控表示了极大的尊重。
时间在专注的讨论中飞速流逝。当窗外的天色彻底暗沉下来,旧厂房区陷入一片寂静时,四位访客才仿佛从一场深沉的思维沉浸中苏醒过来。
陈老用拐杖顿了顿地,看着林晚星,目光不再锐利,而是带着一种前辈对后辈的、罕见的温和:“丫头,这条路不好走,但方向是对的。别被外面的声音干扰,沉下去,还能挖得更深。”
秦女士从手包里取出一张只有名字和邮箱的素色名片,递给林晚星:“保持联系。你的下一个阶段,我很期待。”
小周则忙不迭地加上林晚星的加密通讯方式,激动地表示要为她整理一份相关的理论文献索引。
马克则用他厚重的手掌用力与林晚星握了握:“你很勇敢。艺术需要这种不妥协的探索。”
他们没有提及任何关于购买、炒作或媒体曝光的话题,所有的肯定都只关乎艺术本身的价值与潜力。
访客们陆续离开,空间里再次只剩下林晚星和角落里的文景。铁门合拢的声音在空旷的厂房里回荡,最终归于沉寂。
林晚星站在原地,仿佛还能感受到刚才那一个多小时里,思维碰撞留下的余温。一种巨大的、混杂着疲惫、兴奋与难以置信的充实感,包裹着她。她的手心因为激动而微微出汗,心脏却像是被温暖的泉水洗涤过一般,轻盈而有力。
这不是顾言之那种被镁光灯和奉承话包围的、令人眩晕的“成功”。这是一种更内在、更扎实的肯定,来自于她最看重的、对艺术本体的理解与尊重。
“感觉如何?”文景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边,声音依旧平静。
林晚星转过头,看着他镜片后那双沉静的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想要说什么,却发现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最终,她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眶有些不受控制地发热。
“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谢谢你,文先生。还有……W。”
文景的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几乎不能算是一个笑容。“这是作品本身应得的。”他顿了顿,补充道,“W让我转告您:‘飞地’的意义,在于让真正的声音,不被湮没。’”
他走到控制台前,关闭了主照明,只留下几盏保证安全的幽暗壁灯。空间瞬间沉入一种朦胧的暗蓝色调中,只有《深空低语》系列画作上那些冰冷的银色和深邃的背景色,在微弱的光线下散发着幽幽的、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光芒。
它们静静地悬挂在那里,不再需要任何语言的阐释,自身便构成了一个完整而自足的世界。
回到红坊路17号的工作室,已是深夜。林晚星没有开灯,借着窗外城市的微光,走到《深空低语03》前。画面上那些曾经让她感到孤独探索的银色几何体,此刻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她知道,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有那么几个人,真正地“看”懂了它们,听到了它们的“低语”。
这种被理解的共鸣,比她想象中更加有力。它驱散了长久以来盘踞在她心头的自我怀疑和来自外界的寒意。
她走到工作台前,打开电脑,屏幕的光芒照亮了她依旧带着兴奋潮红的脸颊。她点开那个加密通讯应用,犹豫了片刻,还是给江辰发去了一条信息。不是汇报,更像是一种……分享。
「展览结束了。来了四位观众,交流很深入。他们……看懂了。」
她不知道江辰是否理解这种“被看懂”对于艺术家的意义,但她就是想告诉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予你星光万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予你星光万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