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言之的行动力惊人。在林晚星确认合作意向的第二天,他便驱车来到美院,接上她,直奔他在城市另一端筹备已久的新艺术空间。这里与之前沙龙的私密氛围不同,是一个挑高近十米、面积超过五百平的工业风空间,裸露的砖墙、粗犷的钢结构与精致的水泥自流平地面形成强烈对比,充满了未被定义的、原始的力量感。
“这里,将是你《情绪地貌》系列个展的主展厅。”顾言之站在空旷的场地中央,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昂,“我把它命名为‘棱镜’空间,意在折射艺术家内心最本真、最多元的光芒。”
他展开一份初步的策展方案,布局、灯光、动线设计得极其专业。他甚至已经联系好了几家重要的艺术媒体和潜在的核心藏家,为展览预热造势。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高效得令人咋舌。
“你的任务,就是心无旁骛地创作。”顾言之看着林晚星,眼神充满信任和期待,“将《情绪地貌》系列深化、完善,再补充几幅足够分量的新作。其他的,场地、宣传、开幕、画册、销售,全部交给我。”
这种全方位的、专业级的支持,是林晚星在实验室里从未体验过的。在那里,她需要不断地解释、妥协、抗争。而在这里,她是绝对的核心,她的艺术是被服务和尊崇的对象。一种久违的、纯粹的创作激情,在她心中重新点燃。
她搬进了顾言之为她提供的、位于“棱镜”空间楼上的一间安静宽敞的工作室。这里光线极佳,画材齐全,甚至配备了专业级的通风系统和音响设备。她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创作中,用颜料和画布,疯狂地挖掘、表达着那些在实验室里被压抑、被定义为“噪音”的复杂情绪。
痛苦、迷茫、挣扎、释然……所有因江辰而起的情感波澜,此刻都成了她笔下最丰沛的养料。她的画风在原有的细腻敏感基础上,多了一层此前未有的、近乎暴烈的力量感和生命厚度。顾言之偶尔会来看她的进度,每次都是毫不吝啬的赞美和精准的点拨,让林晚星感觉如遇知音,创作状态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江辰的“战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林晚星的突然退出,对《呼吸》项目造成的冲击远超他最初的预估。并非技术层面无法替代——他迅速招募了两位有媒体艺术背景的新顾问——而是项目失去了那个最核心的、能够赋予冰冷技术以温暖灵魂的“艺术直觉”。
新顾问能够完美地执行技术需求,却无法像林晚星那样,提出那些看似“不合理”、却往往能直击人心的创意。项目的进展速度虽然恢复了,但江辰敏锐地察觉到,作品正在不可避免地滑向一种精致的、却缺乏真正打动人心的“技术炫技”。
他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严苛。实验室里的低气压几乎凝成实质,他要求每一项数据、每一行代码都达到理论上的最优解,试图用极致的理性来弥补那个感性的缺口。他几乎住在了公司和实验室,用高强度的工作麻痹自己,眼底的乌青越来越重,整个人瘦了一圈,显得愈发冷硬锋利。
陆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尝试过劝说:“老大,项目进度没问题了,你也休息一下吧。有些事……强求不来的。”
江辰只是头也不抬地处理着邮件,声音没有任何波澜:“效率还能再提升15%。下一个技术瓶颈的攻关方案我看过了,有几个风险点需要重新评估。”
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台真正的工作机器,回避着任何可能触及内心那片混乱区域的时刻。只有在深夜,独自一人时,他才会偶尔点开手机里那张偷拍的、林晚星在实验室里专注侧影的照片,看着屏幕上那张带着机油痕迹却熠熠生辉的脸庞,久久失神。
理性告诉他,她的离开是多种因素(包括他自身的错误)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某种陌生的、被称为“思念”和“悔恨”的情绪,却如同顽固的病毒,持续攻击着他坚固的逻辑防线。
一个月后,林晚星的个展筹备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作品基本完成,布展方案也已敲定。顾言之策划了一场小范围的媒体预展,邀请了几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杂志和线上平台的主编前来先睹为快。
预展当天,“棱镜”空间被打造成一个极具沉浸感的暗场,只有精准的射灯聚焦在一幅幅画作上。《情绪地貌》系列作品在专业灯光下,色彩与情感的张力被放大到极致,那些扭曲的线条、冲突的色块、压抑又爆发的构图,强烈地冲击着每一位观者的视觉和心灵。
媒体们的反应异常热烈。
“林小姐的作品充满了内在的戏剧性和生命力,这种将抽象情绪如此具象化的能力,令人惊叹!”
“这不仅仅是画,更像是一部用色彩谱写的心理史诗。”
“顾总监又发掘了一位宝藏艺术家!这次个展必定会成为年度现象级事件!”
闪光灯不断亮起,记者们围着林晚星和顾言之进行采访。林晚星穿着顾言之为她挑选的、符合艺术家身份的定制服装,站在聚光灯下,从容地回答着关于创作灵感、关于艺术理念的问题。她看起来自信、闪耀,与一个月前那个在实验室会议室里委屈含泪的女孩判若两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予你星光万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予你星光万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