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消百姓的顾虑,夏晚晴邀请村民代表跟随工程师一同勘探,亲眼查看开采方案与安全措施。克虏伯先生通过翻译,详细讲解了矿井的设计:“我们会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矿道坡度控制在十五度以内,便于矿车运输;主矿道宽两米、高一点八米,两侧设置通风巷与排水巷,确保矿内空气流通、无积水;每五十米设置一个避难硐室,配备急救药品、饮水与干粮,一旦发生危险,矿工可以快速避险。”
村民代表们看着详细的图纸与工程师严谨的态度,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李家庄的村长老李头说道:“马司令,夏主事,我们相信你们的诚意,也相信外国工程师的技术,只要能保证安全,不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支持煤矿开采!”
矿井建设:标准筑基,安全为先
勘探工作圆满结束,地质报告显示:莘县煤窑沟的浅层煤层厚度达三米至五米,储量约五十万吨,煤质为优质烟煤,发热量高,适合用于蒸汽动力、熔炉锻造与民生取暖。克虏伯与米勒根据勘探结果,制定了详细的开采方案,矿井建设正式动工。
官府组织了五百名民夫,其中三百名来自莘县及周边村落的贫苦百姓,两百名是退伍士兵,由锐锋特种队的小队长负责管理。民夫们的薪资按日结算,每日两升粮食加八文钱,包食宿,待遇优厚,大家干活的积极性高涨。
矿井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挖掘主矿道、安装安全设施、调试开采设备。
挖掘主矿道
克虏伯先生亲自指挥民夫挖掘主矿道。他用石灰在地面画出矿道的轮廓,要求民夫严格按照划定的路线挖掘,控制矿道的坡度与宽度。“矿道的坡度必须精准,太陡会导致矿车失控,太缓会增加运输难度。”克虏伯先生拿着水平仪,不时测量矿道的倾角,“挖掘时要注意观察岩层的稳定性,遇到松软的岩层,要及时用木材支护,防止塌方。”
民夫们起初对西式挖掘方法不太适应,习惯了蛮干硬挖。米勒先生见状,亲自示范,教大家使用十字镐、铁锹的正确姿势,如何高效挖掘又能保护矿道的稳定性。锐锋特种队的士兵也加入挖掘队伍,他们纪律严明,学习能力强,很快掌握了挖掘技巧,成为挖掘工作的骨干。
挖掘过程中,遇到了一次小范围的岩层滑坡。幸好克虏伯先生早有预警,在矿道两侧设置了监测点,发现岩层松动后,立即下令民夫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之后,他更是加强了支护措施,在矿道顶部与两侧铺设厚厚的木板,用铁钉钉牢,确保矿道安全。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挖掘,主矿道终于挖到了煤层,全长三百米,坡度均匀,支护牢固。当民夫们第一次看到乌黑发亮的煤层时,都兴奋地欢呼起来:“挖到煤了!真的挖到煤了!”
安装安全设施
主矿道完工后,开始安装安全设施。夏氏商队采购的通风机、抽水机、矿灯等设备陆续运抵矿场,克虏伯与米勒亲自指导工人安装调试。
通风机被安装在矿道口的机房内,通过管道连接矿道内的通风巷,启动后,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矿内,污浊空气被排出,确保矿工呼吸安全;抽水机安装在矿道底部的排水巷,将矿内的积水抽出,防止矿道被淹;矿灯采用最新的煤油安全灯,取代了传统的火把,既明亮又不易引发瓦斯爆炸,每个矿工配备一盏,确保井下照明。
此外,避难硐室也建设完成,每个硐室内存放着足够十人生存三天的饮水、干粮、急救药品与简易工具;矿道内设置了清晰的路标,指引矿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地面上修建了了望塔,安排士兵二十四小时值守,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警报。
调试开采设备
安全设施安装完毕后,开始调试开采设备。钻机、矿车、绞车等设备被逐一运入矿道,克虏伯与米勒耐心地指导工人操作。钻机用于开采煤层,通过旋转的钻头将煤炭破碎,再由工人装入矿车;矿车由绞车牵引,沿着矿道的铁轨运输煤炭,效率是人工搬运的十倍以上。
“操作钻机时,要控制好钻头的转速与压力,避免损坏设备或导致煤层坍塌。”米勒先生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钻机,“绞车的操作人员要时刻关注矿车的运行状态,遇到异常立即停机,确保运输安全。”
工人大多是贫苦百姓,之前从未接触过如此先进的设备,学习过程十分艰难。但他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虚心向工程师请教,反复练习操作技巧。锐锋特种队的士兵也加入设备操作培训,很快掌握了钻机、绞车的操作方法,成为技术骨干,协助指导其他工人。
经过半个月的调试,所有设备都能正常运行,矿井达到了开采条件。克虏伯先生对矿井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安全设施到位、设备运行正常后,向马小丑与夏晚晴递交了开采许可申请:“马司令,夏主事,莘县煤窑沟煤矿已符合标准化开采条件,可以正式投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