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寒风凛冽。朱常洛在骆养性和两名护卫的严密扈从下,离开了那条留下惊鸿一瞥的小巷。怀中似乎还残留着豆腐的温热与少女身上淡淡的清香,心湖被柳青瑶的身影搅起的涟漪尚未平息,然而,一个更沉甸甸的责任感很快压过了那初萌的悸动。
“皇爷,”王安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提醒,声音压得极低,“夜深了,杨涟杨大人的寓所…还去吗?”
朱常洛猛地回过神来,心中暗叫一声惭愧。沉浸在与柳青瑶那短暂而美好的邂逅中,竟差点忘了今夜的重要行程——探访杨涟!白日议政堂的挫败,赋役改革的巨大阻力,让他急需一位真正心系社稷、敢于直言的忠臣,来梳理思绪,寻找破局的支点。而杨涟,正是这样的人选。
“去!”朱常洛毫不犹豫,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清醒,“带路!”
依旧是那条狭窄破旧的胡同,依旧是那扇掉漆歪斜的木门。夜更深,寒风更刺骨。老仆人开门时,看到再次探访的“贵客”,惊讶得说不出话。当看清皇帝身后的骆养性和护卫时,更是吓得手足无措。
“老人家,不必惊惶。朕来看看杨卿,说几句话便走。”朱常洛温言安抚,随即在王安的引领下,径直走向那间弥漫着药味的小屋。
杨涟显然也没料到皇帝会深夜再来,且是微服简从。他挣扎着要下榻行礼,被朱常洛快步上前按住:“杨卿有伤在身,不必拘礼!今夜冒昧再来,是想与卿…秉烛夜谈。”
昏黄的油灯下,杨涟蜡黄的脸上带着受宠若惊的激动和深深的疑惑。他连忙让老仆添炭烧水,又请皇帝在榻边唯一的旧木椅上坐下。小小的陋室,因为天子的降临,显得局促又庄重。骆养性守在门外,王安侍立门内一角,暖阁内只剩下君臣二人相对。
“陛下龙体康复,励精图治,实乃社稷之福。臣…当日鲁莽闯宫,惊扰圣驾,死罪难逃,陛下非但不罪,反而…反而如此厚待,臣…臣万死难报!”杨涟的声音带着哽咽,额头上的纱布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前事休提。”朱常洛摆摆手,目光坦诚地看着杨涟,“朕今夜前来,非为问罪,亦非仅为探病。朕心中有惑,关乎国运,关乎朝局,关乎…东林。遍观朝堂,唯卿忠直敢言,心怀天下,故特来请教。”
“请教?”杨涟一愣,随即神情肃然,“陛下折煞微臣!陛下但有垂询,臣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常洛点点头,目光变得深邃:“朕的第一个问题,想听卿亲口说说,东林书院,缘何而起?其立院之初心,究竟为何?”
提到东林书院,杨涟疲惫的眼中瞬间燃起明亮的光芒,那是信仰的光辉。他挺直了佝偻的脊背,声音虽然虚弱,却充满了力量:
“回陛下!东林书院,始于前朝顾宪成、高攀龙诸公!彼时,朝纲不振,阉宦渐起,吏治腐败,士风颓靡!顾、高诸公,痛心疾首,深感‘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遂修复东林书院旧址,聚同志讲学其中!”
“其立院初心,绝非为结党营私!”杨涟语气铿锵,“乃为正人心,明学术,砥砺气节,匡扶正道! 书院明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乃东林精神之所在!旨在唤醒士林良知,培育忠君爱国、清廉耿介之臣,以清议正朝纲,以学术济时艰!使读书人不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使为官者常怀‘民胞物与’之仁心!”
他的话语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激情,描绘了一个以学术清流涤荡官场污浊、以士林正气匡扶社稷危局的崇高图景。朱常洛静静地听着,心中也不由得为这份初心而微微触动。
“好一个‘事事关心’!”朱常洛赞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如炬,“那么,朕再问卿,东林一脉,其入朝之后,所持之政治诉求为何?又常以何种手段达其诉求?”
杨涟略一沉吟,谨慎答道:“陛下,东林同仁入朝,所求者,无外乎:整饬吏治,剪除阉宦,抑制豪强兼并,减轻黎民负担,充盈国库以固边防!其手段…多为上疏直谏,弹劾奸佞,以清议舆论为监督,力求在朝堂之上,正本清源,激浊扬清!”
“清议?直谏?”朱常洛微微颔首,不置可否,却抛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杨卿赤诚,朕深信之。然,林子大了,鸟兽各异。朕问卿,东林之中,可皆为如卿这般赤胆忠心、纯粹为国之人?可有…借东林之名,行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空谈误国之实的‘毒瘤’?”
这个问题如同利剑,直刺核心!杨涟浑身一震,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嘴唇哆嗦着,眼神中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他沉默良久,陋室内只剩下油灯灯花爆裂的细微噼啪声和炭火的低吟。
终于,他长长叹了口气,声音带着难以言喻的沉重与苦涩:“陛下…圣明烛照…臣…不敢欺君!东林…亦非净土。正如阳光之下,必有阴影。确…确有那等人物,口头高喊‘家国天下’,心中盘算一己私利;满嘴‘清议正道’,实则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不择手段! 更有甚者,空谈阔论,不谙实务,遇事则推诿塞责,或苛责求全,视不同政见者为仇寇!此等人…实乃东林之耻!亦是…亦是臣每每思之,痛心疾首之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